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
-

2023年11月4日发(作者:)
相关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释义标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释义 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
和终止
法条内容:
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
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
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
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释义内容:
【释义】 本条是关于支付经济补偿的规定。
经济补偿是劳动合同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种引导用人单位的有
效手段,是一类与劳动者密切相关的重大经济利益。在制定劳动合同法过程
中,围绕着经济补偿问题各种观点激烈交锋。根据常委会委员和各方面意见,
本法对经济补偿做了明确规定。
一、经济补偿的性质
各方面对劳动合同中经济补偿的性质争议较大。有的认为,经济补偿是
偿。因此经济补偿是对用人单位的一种惩罚。有的认为,经济补偿是国家要
求用人单位承担的一种社会责任。国家要求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
时,支付一定经济补偿,以帮助劳动者在失业阶段维持基本生活,不至于生
活水平急剧下降。这种社会责任,国家承担的多一点,用人单位支付的经济
补偿就少一点,国家承担的少一点,用人单位支付的经济补偿就多一点。有
的认为,经济补偿是对劳动者以往为用人单位做出贡献的补偿,是对劳动者
过去劳动内容和成果的肯定。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的贡献不完全体现在用人单
位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中,用人单位的经营效益、持续发展能力和资产
的积累都有劳动者的贡献。研究,我们比较认同对经济补偿性质的第二种观
点。经济补偿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建
用人单位有违法、违约行为的,劳动者可以随时或者立即解除劳动合同,
并有权取得经济补偿。较劳动法的规定,本项经济补偿是劳动合同法增加的
内容。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在用人单位有违约、违法行为时,劳动者可以
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的违约、违法行为有:用人单位未依照劳动合同约
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用
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
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用人单位有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中欺诈、
胁迫或者乘人之危等行为致使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的;法律、行政法
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
迫劳动者劳动的;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
人单位须支付经济补偿。本项经济补偿与劳动法的规定一致。
(四)用人单位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本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的是经济性裁员。经济性裁员中,劳动者没有任何
过错,用人单位也是迫于无奈,为了企业的发展和大部分劳动者的权益,解
除一部分劳动者的劳动合同。为平衡双方的权利义务,经济性裁员中,用人
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本项经济补偿与劳动法的规定一致。
(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
不同意续订的情况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
同的。
根据本项规定,劳动合同期满时,用人单位同意续订劳动合同,且维持
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劳动合同终止,用人单
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
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用人单位因为有违法行
为而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时,劳动者是无辜的,其权益应该受到
保护。劳动合同终止时,用人单位应该支付经济补偿。较劳动法的规定,本
项规定是增加的规定。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有些法律、行政法规中有关于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的规定。例如,《国
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暂行规定》规定国营企业的老职工在劳动合同期满
与企业终止劳动关系后可以领取相当于经济补偿的有关生活补助费。尽管《国
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暂行规定》于2001年被废止,但2001年之前参加
工作的劳动者,在劳动合同终止后,仍可以领取工作之日起至2001年的生活
补助费。在本法施行后,劳动者仍可按照有关规定领取生活补助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