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哲学——哲学教授给大学新生上的第一课,如何学好哲学,哲学学什么

时间: 2024-04-05 admin 讲座

2024年4月5日发(作者:)

关于哲学——哲学教授给大学新生上的第一课,如何学好哲学,哲学学什么

1. 只有热爱哲学,才能学好哲学

2. 哲学的概念

——难以明确、清晰定义的概念;希腊人的启迪:从智慧到爱智慧。

智慧

——合理的、独特的、超群的、卓越的观念(视角、视野、思路)。它不是具体的经验知识,而是帮你获取经验知识的帮手。

——怎样才能获得智慧?他要求一个人应当对世界和人生充满好奇心,具有坚忍不拔的探索精神,具有顽强的毅力,具有自我批评精神,才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对人生与世界有新的领悟、独特的见解、超越时代的理解,从而拥有卓越的智慧。

——例证:柏拉图以理念论的方式告诉我们,追求至真、至善、至美的愿望和精神才是完美人生的真谛;亚里斯多德以本体论、中庸实践观的方式告诉我们,关注经验,寻求最适合的方式才是实现完美人生的真谛;笛卡尔让我们以质疑的方式思考传统的不足,坚信理性的力量;康德把实现自由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让我们在不懈追求科学知识的时候不要忘记崇高的道德境界对实现完美人生的价值;黑格尔以思辨的方式告诉们,完美的人生不在彼岸世界,就在人不断创造世界历史的过程之中。当代西方哲学家各以不同的方式延续着前辈们的事业。我们讲了西方哲人的启示,当然不能忘记我们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从老子、孔子,到孟子、荀子、墨子,从秦汉儒家到宋明理学,我们的思想先辈们以其独特的视角关注着人生,思考着人与世界的关联,展望着我们的未来。

——智者学派的挑战:智慧的观念包含着对象性的思维特点,由于智者学派的批评,热爱智慧的问题才摆在了西方人面前。

——以激情、执著、坚毅、不屈的精神和宽容的态度去追求美好、理想和境界。对智慧的热爱构成我们的生命的核心。只有热爱智慧,才能不断的超越自己,才能不断地登上智慧的新高峰。

爱智慧是哲学精神的精髓

——正因为此,我们希望年轻的学子能够热爱智慧。只有这样,才能掌握哲学的精髓,才能在人类智慧的大海中漫游,汲取营养,丰富自己,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才。

2.学习哲学的意义

——学习哲学有什么用?这个问题总在困扰着我们。我们怎么理解“有用”这个概念?它是桌子、椅子?它是面包、啤酒?它是西服、休闲服?它是金钱、房产?或者,它是手段、技能、路径„„。都不是。那为什么有那么多先哲在钻研它?为什么有那么多后继者在学习它?有那么多批评者在批判它?

——无用之大用。哲学不解决实际问题。但它可以训练人的思维,优化人的视野,拓展人的视角。它以潜在的方式使人们能够在复杂多变的人生旅途中找到自己的人生位置,发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创造自己的人生轨迹。它同时也可以潜在的方式帮助人们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新办法、处理困难的新途径、新的创意、新的蓝图„„

——可以讲,哲学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它使人(个人或人类)在质疑、反思、批判、超越性的思考中,不断地超越现实世界,不断地超越自身,从而使人从今天走向明天。

3.怎样才能学好哲学

至少要做到三条:

一是,掌握好的学习工具。这里主要指外语、计算机、文字功夫。

二是,打好扎实的知识基础。主要包括:历史知识(中外通史、政治史、经济史、人物传记、思想史„„);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科技史、科学思想史„„);人生知识(文学艺术、宗教史„„)

三是,掌握深厚的专业知识。主要包括:中外哲学通史、某个时代的专史、前沿学术论文,特别是经典原著。

4.与大师对话是领悟哲学的唯一途径

——哲学表现自身的两种形态:一是蕴含在人的生活中的哲理,一是蕴含在大师们的著作中的理论。昨天的生活,哲学家的实际生活对今天的人来讲,已经是过去时。按照解释学的观点,我们是无法回到当时的生活境遇之中去学习哲学的。今天,我们只能面对以文本形式保留在今天的哲学家的思想,以文化形式保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哲学观念。也就是说,哲学的精神主要是以思想家的著作的形式展现在现时代人们的面前。

——因此,可以讲,不认真阅读哲学原典,仅以教科书、介绍性的学术论文为蓝图学习哲学,是永远不会理解哲学的。也就是说,同大师们对话是学习、领悟哲学真谛的必由之路。

——怎样读原著呢?

一是,要具备基本的哲学史知识。比如,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梯利的《西方哲学史》、文德尔班的《哲学史教程》、艾耶尔的《二十世纪哲学》、施太格缪勒的《当代哲学主流》、撒穆尔·斯通普夫的《西方哲学史》都是比较好的本子。

二是,要将泛读和精读很好的结合起来。2600多年的历史给我们留下浩瀚的文献资料,要全部读完是不可能的,更不用讲精读的问题。这样,就必须选择最能体现西方哲学精神的著作去读。例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斯多德的《形而上学》、奥古斯丁的《忏悔录》、笛卡尔的《哲学原理》、休谟的《人类理解研究》、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黑格尔的《小逻辑》、《历史哲学》。当代哲学家的著作也是不计其数,重要的如柏格森的《时间与自由意志》、雅斯贝尔斯的《时代的精神状况》、胡塞尔的《现象学观念》、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伽达默尔的《真理与方法》等等。这里只能是挂一漏万的列举。读完这些书,可能需要大学四年的时间,或者更长一点时间。但你想了解西方哲学,就必须读。当然,也可以先读北京大学西方哲学教研室编译的一套西方哲学原著选读本,如《古希腊罗马哲学》、《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德国哲学》。可以先泛读一遍,然后选择若干重要的章节精读。

三是,要将领悟精神和了解论证逻辑结合起来。

四是,要将阅读原典和理解哲学通史结合起来;也要和阅读原著导读之类的著作联系起来。原著课的基本精神是要求理解哲学家论著的基本思想、主要精神和论证逻辑。

五是,要不断提高外语水平,争取直接阅读外文原典。在比较不同版本的过程中理解哲学精神。

5.关于学习方法

每个人都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里提供几点建议:

学会听课。上一节课,听什么?听知识还是听问题、听方法、听思路?精力放在哪里?知识点,还是预习中搞不明白的问题;条理化的笔记,还是学习中不理解的问题?

学会使用图书馆。不是说怎样借书、还书。而是要学会根据老师的提示,读书的提醒,学会在图书馆中搜寻资料。也就是找你需要的东西。

学会使用网络。网络世界是全新的世界。要学会筛选、学会说不。当然,首先要学会使用它寻找你想找的东西。除了资料,还要学会利用它同世界沟通。

学会记笔记。笔记的用途是提示,不是资料的纪录。要学会不同笔记的记录方法,例如课堂笔记、读书笔记、思想随笔„„。要精炼,好使用。

学会写文章。小论文、学年论文、竞赛论文、学位论文„„。要学习论文写作规范。要学习论文写作的流程。要提升自己的文笔(表达能力)。

学会辩论。不是指形式的辩论。而是指思想的辩论,是指逻辑的辩驳。可以读读希腊埃利亚学派的著作,中世纪经院哲学家的著作。

学会思考。真理不在那个人手中。真理存在于思想的交锋中,存在于人生的奋斗中,存在于人类的历史中。因此,要学习如何发现论证中的困境、学习如何提出问题、学习如何寻找论据、学习如何简洁、明了的表达自己的思想„„

学会沟通。哲学是创造思想的。思想是在不同观点的碰撞中产生的。因此,思想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沟通就是倾听别人在说什么,就是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不同的意见,就是善于在别人的见解中寻找积极的因

素,就是能够将别人的思想、看法、观点恰当的融入自己的思想中。沟通也是一种创造。因为,沟通不是让你放弃自己的观点,无批判的接受别人的意见。沟通是要求人们在思想的交流中提出新的观念。

6.融入大学生活

——做一个负责任的人。大学生已经是成人。因此,你必须尽快的学会自己掌握自己、自己管理自己、自己为自己负责任。历史是自己写成的。因此,你不要企图在大学找个保姆来帮助你度过大学生活。在这里,你将会遇到导师、同学、朋友。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应当学会在同他们的交往中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学生。

——学会独立思考。独立思考,就是要学会辨别是非,不要人云亦云。当然,必须遵守宪法、法律、校纪。否则,就不是独立思考,而是任性,是无政府主义。

——学会生活。首先是热爱生活。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要掌握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又是十分枯燥的。教室-图书馆-操场-宿舍可能就是你四年不变的行动轨迹;学习-运动-学习-运动可能就是你行动轨迹的主要内容。因此,要学会热爱它。可以说,未来就蕴含在这看似枯燥的学生生活中。当然,利用暑期、课余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必要的。但,这也是一种学习。忽视了学习的目标,参加这种活动就失去了它的价值。你热爱学习生活,它就会惠顾你。这里,最困难的问题就是面对繁华、面对交往,如何能够说出一个字:不。其次,要学会独立生活的技能。从宿舍内务到公共卫生,从节约一滴水到节俭度日,从计划使用自己的资金到打工解决学习费用„„每一天,每一件事,都有许多人生问题需要你去领悟,许多人生技能需要你去掌握。最后,要珍惜自己情感。这里最难把握的是尺度。友谊、友情、同情、爱情等等,它们的界线是存在的,但也是不好划分的。这自然也是学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这方面不恰当的付出,代价将会是十分巨大的。甚至可能会给你留下终生的伤痛。

7.考核问题

其一、检查读书笔记。要求,阅读不少于5本原著,记不少于4万字的笔记。每本书的阅读笔记包括如下内容:书名、作者(包括译者)、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本、主要内容、若干章的逻辑结构、原著摘录、体会(随笔等)。

其二,参与网络活动。要求登陆《课程网站》,参与网站的各项学习活动。

其三,原著分析。期末考试的方式是原著分析,给出几段哲学家的论述,要求你对论述的主要内容、论证结构及文献的意义做出简要分析。

这里特别要强调,由于时间的原因,本课程不可能是所谓串讲式的讲授。主要靠同学们自学,即阅读原典,交流。

我们以柏拉图、笛卡尔的两篇论断为例

一、《斐多篇》中的一段论述

理念存在——回忆说——灵魂不朽[72E—77A](苗力田主编的《古希腊哲学》p261-267.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苗先生的标题显示了他对这段话主题思想的理解;

——论证的逻辑结构:

1.问题的提出(p261-262。西米阿斯向克贝提出问题:如何证明灵魂不死。方法-合适的提问。)

2.通过知识差异性的比较,说明“在自身”存在。(p262-264)

3.我们怎样才能获得“在自身”的知识:通过回忆。(p264-267)

4.回忆理论可以证明灵魂不死。(p267)

——主题思想的分析:

1.理念的含义:何谓在自身?与直观相对立的一个概念。表示事物自身、且不与它物相关(相涉)。一般讲,它是在类本质(类的规定性、共相)的意义上使用的。它是真实的存在,但却不能被直观。因此,它只能被人用概念的方式所把握。柏拉图关于理念的等级序列的划分,表明他还不是在总体性的意义上使用这个概念。

2.为什么需要承认理念的存在:人们在追问,实存物(也就是在我们面前显现的事物)之所以存在的原因(根据、理由)。或者说,人们有什么理由将面前的“某物”称作为“什么”。

3.存在的两种理解:Being and Existence(前者指事物本身,作为某物的某物;后者指实际存在的某物,一个现实存在的事物。前者为形而上学研究的对象,后者作为具体存在者,是科学研究的对象,作为概念可以作为哲学研究的对象。)

4.为什么会提出回忆说?古希腊哲学家发现直观道德世界同理智在思想中把握道德世界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差异,因此哲学家们追问,什么样的知识才是真的知识?人何以能够超越当下的感觉获得真的知识?

5.承认灵魂不死有什么意义:从哲学的角度讲,他面对两个问题——有限的个体为什么能够获得普遍性的知识;有限的个体能否超越自己的欲望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这两个问题也可以概括为精神的永恒性问题。

——后世哲学的回应:

1.亚里斯多德:理念(本体、一般、共相)究竟是一般物,还是个别事物

2.中世纪经院哲学:一般的三种存在方式。

3.近代经验论与唯理论:理念与实体以及实体的界定(在自身不依赖它物的存在);实体是否可知。

4.康德:理念的绝对性;理念是思考的对象,而不是认知的对象;理念的限制性、系统性、诱导性功能。

5.黑格尔:理念与绝对精神;绝对精神在过程中借助人的精神展现自身。

6.实证主义、生命哲学、实存主义哲学、解释学等当代哲学:一般将它作为形而上学问题“悬置”起来。

——思考:

承认一般(普遍、本质、规律)的真实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当代哲学在什么意义上批判传统哲学对理念(本质、规律、一般)的解释,这种批判的意义和价值,它的局限性。

二、笛卡尔的《哲学原理》的《序言》[Ⅸ--ⅩⅪ](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序言》的主旨:说明自己的哲学观

——《序言》的论证结构:

1.序言的主要内容:本书的内容、目标及利益(价值)(Ⅸ)

2.本书的主要思想:哲学就是关于第一原理的讨论,关于获取知识方法的研究;哲学的价值在于,它是文明的标志、是人生的指导、是对善的追求。它指导人们追求真理。(Ⅸ-Ⅺ)

3.本书的目标:指明获取真理的方法。主要讲了四点,其一是,传统方法不能使我们获得真正的真理;其二是,以往对真理的两种态度;其三是,理性是最可靠的,因为唯理论的原则说明了知识确定性的根据;其四是,什么是形而上学。(Ⅺ-ⅩⅦ)

4.本书的结构:思想的发展历程;形而上学包括知识原理、物理学原理、地球,以及留待解决的问题。(ⅩⅦ-ⅩⅨ)

5.本书的价值:可以使我们了解许多新的真理;增益人们的智慧;可以解决争论不休的问题可以促进人们发现新的真理。也希望人们不要误解这本书。(ⅩⅨ-ⅩⅪ)

——《序言》主题思想分析:

1.什么是哲学:哲学是对第一原理的追求,何谓第一原理?在因果追朔的序列中不可再怀疑的原因,是其它一切原因的依据。

2.哲学的功用:哲学是文明的标志;哲学是人生的指导;哲学是精神的营养品。

3.知识的分类(获取知识的方法):我们应当抛弃错误的研究方法(对柏拉图、亚里斯多德方法的批评,对经验论方法的批评);为理论的方法是真正的获取真理的方法

4.什么是真理的知识(唯理论的基本原则):何谓真知识?从自明的前提出发,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获得的知识,它是普遍有效的;这样的前提是通过怀疑的方法找到的,也就是通过怀疑而达到不可再怀疑的原则;这样的知识只有通过理性才能获得,因为,人类的实践可以证明理性是无可怀疑的。

5.形而上学讨论的意义:确定科学研究的基础(形而上学是知识大树的根)。

——思考:

经验论原则与唯理论原则各自对人获取知识的价值或意义;当代对形而上学的批评。

关于哲学——哲学教授给大学新生上的第一课,如何学好哲学,哲学学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