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睡眠障碍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2024年4月5日发(作者:)
维普资讯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2年l0月第l0卷第5期CJCHC Oct.2002,Vol 10,No.5 333 文章编号:1008.6579(2002)03.0333.03 【综述与讲座】 儿童睡眠障碍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徐健综述,沈晓明 审校(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儿保科,上海200092) 中图分类号:R722.1 文献标识码:A 摘要:儿童睡眠障碍会引起儿童身心发育障碍、学习记忆能力及社会交往能力下降。儿童睡眠障碍的因素很多, 且往往多因素共同作用。目前研究发现,遗传与环境是儿童睡眠障碍的两大主要发病因素,另 ̄I'JL童心理行为不良、器 质性疾病等也会诱发儿童睡眠障碍。该文从遗传、环境、儿童心理行为不良等各方面出发,对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病危险 因素进行了讨论,旨此为l临床提供一定的预防治疗依据。 关键词:睡眠障碍;儿童;遗传;环境 儿童睡眠障碍对儿童生长发育的不利影响已引起 了广泛关注。国外报道约有20%~25%的儿童存在各 中,HLA—DQB1×0602阳性率约为25%,有猝倒表现 的NRL患儿阳性率可达85%~95%,轻症NRL患儿 不合并猝倒表现其阳性率也达42%l_6 J。 Faraco j[6 J及Krahn LE[7J等认为NRL是一种常染 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遗传与环境是NRL发生的两大 要素。最近研究认为Hypocretin神经调节肽系统在 NRL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8 J。NRL的发生与 Hypoeretin 2受体基因失活有关。Hypocretin分1、2两 型,它们的受体广泛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及部分周围神 经系统,调节与这些区域功能相关的进食、激素分泌、睡 眠觉醒周期等。NRL患儿脑脊液中Hypocretin 1含量 明显降低。Krahn LE等【7 J曾做过实验,以9名NRL患 者为实验组,8名正常人为对照组,用放免法测定脑脊 液中Hypocretin 1含量。结果显示,实验组中7人 Hypoeretin 1含量低于检测水平,对照组Hypocretin 1 种类型的睡眠障碍…1,个别报道达33%~46%-2 J。目 前研究发现,遗传与环境是儿童睡眠障碍的两大主要发 病因素,另外心理行为不良、器质性疾病等也会诱发儿 童睡眠障碍。充分认识儿童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为临 床提供一定的预防治疗依据,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文就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儿童睡眠障碍主要包括三种类型-3 J:①睡眠失调: 指各种因素导致睡眠的量、质或时序方面的变化,以睡 眠不安或睡眠过多为特征,前者有入睡困难、频繁夜醒 等表现,后者常见于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NRL)、阻 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原发性白天嗜睡症等疾病-4 J。②异态睡眠:指在 睡眠中出现的异常发作性事件,如梦行、梦魇、梦呓、夜 惊等。③病态睡眠:指由躯体、精神疾病诱发的睡眠障 碍,目前认为睡眠障碍的病因有以下几方面。 1遗传学因素 1.1 NRL与HLA(人类白细胞抗原)及canarc一1基因 含量均正常。下丘脑外侧区一直被认为是脑内 Hylxxzretin细胞的集中区,但最近发现,下丘脑背内侧 核、下丘脑腹内侧核、下丘脑外侧结节以及蓝斑、脑桥网 状结构、视前区等是含有Hypocretin细胞的集结区并广 泛投射到整个神经轴-7, 。与HLA相关的自身免疫过 程破坏了这些区域含有Hypocretin的神经元细胞,造成 一(Hypocretin 2受体基因)异常 NRL是睡眠基因学研 究的热点。它在10~50岁任何年龄都有可能发生,常 见I临床表现有:①白天睡眠过多(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EDS)。②猝倒:由于情绪变化等原因触发肌 群紧张性突然下降,引起猝倒,需与癫痫发作相鉴 N e5J。③睡眠幻觉:入睡前幻想、恐惧、反复出现幻觉画 面。④睡瘫:指患儿入睡后随意肌瘫痪。其中①、②)两 部分病人脑脊液中Hypocretin水平下降。Hypocretin 能兴奋蓝斑的去甲肾上腺素神经元,抑制睡眠进入 REM期,Vgontzas AN等-4J人的研究结果证实了这一 点。指出正常人群入睡后经过70--90分钟的非快速眼 动(non-rapid—eye—movement,NREM)期后进入REM 期,而NRL患者入睡后进人REM期的时间大大缩短, 约5~10分钟内进入REM期。Hypocretin能在睡眠周 期中调节脑内单胺与乙酰胆碱的相对活性,而NRL患 点对NRL患儿有诊断价值。统计结果表明:有NRL 家族史的儿童发病危险度是普通儿童的10--40倍。家 族基因研究显示病人的一级亲属受影响的概率达10% ~50%。自从1877年Wesphal首次提出此病以来,已 者的EDS症状可能与单胺类物质异常有关,因此NRL 患者Hypocretin的缺失造成NRL的多重症状。 Hypocretin 1对2型受体也有作用。当Hypocretin 1含 有许多NRL家族的报道 6。实验证明NRL的发病率 与HLA—DQB1×0602基因阳性率相关。在普通人群 作者简介:徐健(1975一)女,在读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主要从事儿童保 健方面的研究。 量降低时,2型受体功能下降。Sutcliffe JG等-8 J的动物 实验亦表明,当大鼠Hypocretin 2受体基因失活以后大 鼠会表现出NRL类似的症状。
维普资讯
334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2年l0月第l0卷第5期CJCHC Oct.2002,Vol 10,No.5 1.2遗尿的基因学研究儿童5岁后不能自主控制排 尿称为遗尿。Tobias NE等llO]报道美国5岁儿童发生 行为有显著性差异。睡眠问题发生率以困难型、中间近 困难型气质儿童为最高,发动缓慢型与中间近平易型次 率为15%~20%,有5~7百万儿童受累。遗尿分原发 性和继发性,前者指出生后持续遗尿,后者一般有明确 的诱因,指出生后在6~12个月的正常排尿期后又出现 遗尿,后者约占总病例的1/4。目前把遗尿列为一种特 之,平易型儿童发生率最低,儿童气质类型影响了睡眠 行为反应[1 4l。 3.2儿童不良的生活习惯睡眠作息时间不规律的儿 定的睡眠障碍-3 J,它常与儿童许多其它的睡眠问题并 存。遗尿可增加其它睡眠问题的发生率,遗尿越严重, 其它睡眠问题也越多。现有研究发现遗尿与遗传有密 童睡眠问题的发生率明显要比正常儿童高。Owens JA 等l15]研究了495个学龄儿童的睡眠资料后发现,儿童 白天看电视时间过长,正常就寝时间仍然看电视的习惯 会给儿童睡眠带来不利影响,尤其是卧室里放有电视机 切关系。Tobias NE等llO]发现父母亲均有原发性遗尿 史,儿童发生遗尿的概率达77%,父母亲中一人有原发 性遗尿史,儿童发生遗尿的概率为44%,父母亲均无遗 尿史,儿童发生遗尿的概率仅为15%。而Robson wL 等l12]指出50%以上的继发性遗尿患儿有遗尿家族史。 Eiberg H等lu J研究了11个原发性遗尿的家系,认为它 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与13号染色体q13~q14.3上的 enurl基因位点有关。目前研究仍在继续,预计将会有 更多这方面的基因被发现。 1.3 C-los基因 有实验发现睡眠剥夺的动物大脑皮 质区、视前内侧区、下丘脑外侧区的C-los基因表达异 常升高。在睡眠剥夺3~6小时后C-los基因表达在各 脑区达高峰,动物人睡后表达量明显下降。提示C-los 基因表达在觉醒期被诱导,在睡眠时被抑制,它也参与 了睡眠障碍的发生机制l13 J。 1.4其它异态睡眠如梦行症、夜惊和梦魇的发生也 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目前机制不明[ 。 2环境因素 2.1 睡眠环境不良较差的睡眠环境是引起儿童睡眠 障碍的最直接原因。如:噪音、强光刺激等。噪音会引 起儿童体内儿茶酚胺分泌量增加,儿童长期居住在嘈杂 环境中,如交通主干道、飞机场附近,其阅读理解能力及 长期记忆能力都会受损。婴儿睡眠不安往往与身体各 部不适使大脑有一定强度的兴奋灶有关,如室温不合 适、尿布变湿或太紧等。这些睡眠问题一般会在睡眠环 境改善后自行消除,是一过性的功能性睡眠障碍。 2.2生活环境不良不良的抚育模式是儿童睡眠障碍 的重要原因,它常和家庭社会经济状况低下有关。 Rona RJ E J等分析了14 372个英格兰与苏格兰儿童睡 眠资料后得出结论:父亲为体力劳动者、母亲嗜烟、父母 文化程度低、家庭经济拮据、居家拥挤等均是儿童睡眠 障碍的危险因素。不良的教育方式如简单粗暴的抚育 模式是影响儿童睡眠质量的重要心理社会因素。 3儿童心理行为因素 3.1 气质与睡眠障碍心理学家认为气质是一组在早 期生活中即表现出来的具有遗传倾向的人格特征,是个 性的一个方面,具有相当的持久性和稳定性,是行为的 表现方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气质类型的儿童其睡眠 的儿童睡眠问题更多。主要表现为抵抗睡眠、人睡困 难、睡眠时焦虑等。 3.3生理心理发育不成熟儿童处在体格不断发育, 心理逐渐成熟的阶段。中小学生失眠等睡眠行为异常 目前并不少见。这一方面是源于青少年神经、内分泌发 育不健全的生理基础,另一方面是因为学业负担重,择 业就业压力提前影响,青少年还没有足够成熟的心理承 受力去面对这些。尽管大多数患失眠症的青少年都能 说出他们在初次失眠时是由于经历了某些生活事件,引 起患者的应激反应,但是在转变成失眠症的过程中患者 自身的人格弱点及较差的心理素质都起了重要作用,由 此产生焦虑情绪,导致情绪障碍而影响睡眠。睡眠障碍 又可影响和加重情绪障碍,形成恶性循环。 4器质性疾病因素 4.1 学龄及学龄前儿童疾病因素①儿童注意缺陷多 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卜Ⅱ)) ADHD是学龄儿童常见的行为异常。这类儿童智力正 常或基本正常,但注意力易分散,活动过多,易冲动,学 习困难。ADHD患儿常有人睡困难、睡眠时间减少,夜 醒等一系列睡眠异常,并因此又加重ADHD本身病情。 因而ADHD治疗用药需考虑到是否有影响儿童睡眠的 副作用,否则会加重儿童睡眠障碍,使治疗结果不尽人 意。②哮喘:哮喘患儿睡眠质量明显比正常儿童低。频 繁夜醒是其重要表现,这进一步会影响患儿白天的情 绪、行为能力,引起患儿白天烦燥、嗜睡、学习记忆能力 减退及注意力涣散。不良的睡眠状况又会进一步加重 哮喘病情。随着哮喘病情得到控制患儿睡眠质量也随 之提高。③其它扁桃体、腺样增殖体肥大妨碍呼吸,是 儿童时期OSA发病的一个机制。高血压、应用镇静剂、 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也会诱发OSA。生物化学研究指出 肿瘤坏死因子((TNF()及白介素6(IL一6)参与了OSA 的发病机理-4 J。蛲虫病肛周奇痒可影响儿童睡眠,患 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异位性湿疹、纤维肌痛综合症、 AIDS等疾病的儿童也有睡眠障碍的报道。 4.2婴儿期疾病因素婴儿喘息常并发严重的睡眠问 题,有惊厥、中耳炎、湿疹病史的婴儿也常发生睡眠节律 及睡眠总时间异常。早产儿睡眠问题较足月儿更多,提 示大脑发育延迟可导致婴儿期睡眠障碍,这些睡眠问题
维普资讯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2年10月第10卷第5期CJCHc Oct.2002,Vol 10,No.5 335 cicuoltural factors and illness[J].Arch Dis Child,1998,78(1):20。 25. 大多会随着儿童生长发育而好转、消失。但Wolke D[15]认为6月前的婴儿频繁夜醒是获得增加喂养的机 会,因此只能对6月以后的婴儿进行睡眠障碍的评估与 治疗。 5其它 [3] Smedie H,Br ̄cmn JE,Hetta.J.parent’S reports of disturbed slep in 5~7 year old swedish children[J:.Acta Paediatr,1999,88 (8):858.865. [4]VgontzasAN,KalesA.Slepandits diorders[J].AnnuRevMed,s 1999,50(4):387。400. 肥胖儿易发生睡眠障碍。打鼾、夜间呼吸困难、出 汗、夜尿等是肥胖儿童常见的睡眠问题。药物如Felba— mate、Gabapentin等治疗癫痫效果良好,但易出现睡眠 [5]Joyce JA.Anesthesia considerations for patients with narcolepsy[J]. AANA J,1999,67(1):59—66. [6]Faraco J,Lin X,Li R,et a1.Genetic studies in narcolepsy,a disor— der affectingREM slep[J].J Hered,1999,90(1):129—132. [7]Krahn LE,Black JL,Silber MH.Narcolepsy:new understandig nof irresistible slep[J].Mayo Clin Proc,2001,76(2):185.194. [8] Sutcliffe JG,De L,L ̄2s L.The ehypocretis:excintatory neuromodula. tory peptides for multiple homeostatic systems,includig slneep and 障碍的副反应。目前发现食欲差的儿童更容易出现睡 眠问题,这可能是由于儿童的饮食习惯导致他们生长发 育相对迟缓,包括夜间睡眠模式形成也迟缓,容易产生 睡眠问题。此外,精神病家族史、出生时异常、母孕期疾 病、母焦虑情绪、经常更换抚养人等均是儿童睡眠障碍 的高危因素。Rona RJ等l2]指出种族差异(印第安人比 白人有更多的睡眠问题)、家庭迁移是儿童睡眠障碍的 因素之一。 feedig[J].J Neurosnci Res,2000,62(2):161.168. [9]Hungs M,Mignot E.Hyp ̄retion/orexin,slep and narolcepsy [J].Bioessays,2001,23(5):397.408. [10]Tobias NE.Management of nocturnal enuresis[J]Nuts Clin North m.2000,35(1):37。60.A 儿童睡眠障碍会引起儿童身心发育障碍及学习交 往能力下降,对其进行防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儿童睡 眠障碍的因素很多,且往往多因素共同作用。遗传、环 境、心理行为不健全及器质性疾病是儿童睡眠障碍的几 大重要原因。因此建立良好的抚育模式,培养儿童积极 [11]Robson wL,Leung AK.Secondary nocturnal enuresis[J].Clin Pediatr,2000,39(7):379.385. [12]Eiberg H,Berendt I,Mohr J.Assignment of dominant inherited nocturnal enuresis(ENUR 1)to chromosome 13q[J].Nat Genet, 1995,10(3):354。356. 乐观的个性,提供温馨安静的睡眠环境,提高对NRL、 遗尿、ADHD、哮喘等疾病认识,是改善儿童睡眠状况降 低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3]Cirelli C,Tononi G.On the fnctuional significance of C indue— tion durigtnhe slep-waking cycle[J].Slep,2000,23(4):453.469. [14]Wolke D,SOhne B,Riegel K,et 1.An aepidemiologic longitudinal study of sleeping problems and feedig expernience of preterm and term children in outhern Fisnland:comparison with a outhern Ger—s rrlRI1 population sample[J].J Pediatr,1998,133(2):224—231. [15] O ̄,'ens JA,Maxim R,McGuinn M,et a1.Television viewing habits and slep disturhance in school children[J].Pediatircs,1999, 104(3):e27.30. [1] Minde ̄JA,Owens JA,Carskadon MA.Developmental features of sleep[J].Child Adolesc Psychiatr Clin N Am,1999,8(4):695- 725. [2]RonaRJ,Li L,GulliordMC,etaf1.Disturbed slep:effectsof 80一 收稿日期:2002.01.09 促进凝血因子减少,降低血液凝固性, (上接第332页)①体重必须>20 kg,②血 灌流2次,神志清醒,症状消失。14例中重 用,小板>70×109/L,③无DIC症状,④血压 度中毒患儿均灌流3次,病情稳定,抽风停 导致出血DIC,同时直接损害毛细血管内皮 不能过低。 1,应用血液灌流、活性碳能较快地吸 止,无反跳现象,住院8~9天出院;其余4 细胞…1.3.1灌流方法全部中毒患儿均经皮 例中重度患儿灌流1次靠药物治疗,仍昏 附游离在血液中的毒物,减少毒物的吸 2 3,所以鼠药中毒单靠药物见效慢,应及 穿刺股静脉内留置双腔管,建立临时性血 睡、食欲差,2例间歇性抽风成为癫痫,1例 收【管通道,治疗中应用的血液净化器材主要 中毒性肝炎,1例心律失常、中毒性心肌炎, 时灌流排出毒素,灌流次数不能少于3次, 有宁波亚太yTHP/160活性碳灌流器,每日 住院半月好转出院。 1次,每次灌流2小时。在灌流中抽风时从 3讨灌流器中推注镇静剂,可用负荷量,因活性 论 否则毒素不能彻底清除可再吸收,损害机 体并留后遗症。 [参考文献】 灭鼠药物均为剧毒高毒类药物,内吸 碳对镇静剂有吸附作用不易中毒。血小板 收性强,可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吸收,氟 <70x 109/L时同时输注血小板,出血时可 乙酰胺经代谢生成氟乙酸与细胞内线粒体 输鲜血补充血容量,灌流同时可从四肢建 的辅酶A结合生成氟代乙酰辅酶A,再与 立外周输液通道,随时输液,补充电解质液 草酰乙酸结合形成氟柠檬酸,抑制乌头酸 [1]张寿林,黄金详,周安寿.急性中毒与诊 断[M].北京:化学卫生出版社,第2版. 1996 383.389. 体,出现心衰时推注毒毛旋花子甙K每次 酶,使体内氟柠檬酸不能代谢为乌头酸,从 0.007~0.01 mg/kg;氟乙酰胺中毒时,同 而破坏三羧酸循环,使柠檬酸堆积,丙酮酸 时肌注特效的乙酰胺解毒剂,乙酰胺0.1~ 代谢受阻,妨碍体内正常的氧化磷酸化过 0.3g/(kg.d),分2次肌注。 2结果 [2]王质刚.血液净化学[M].北京:北京科学 技术出版社,1998.220。222. 作者简介:焦福利(1949。),女,山东省菏泽人,副 主任医师,主攻方向为小儿神经系统疾病。 收稿日期:2001一ll。15 程,影响体内生理代谢,引起中枢神经消化 及心血管等系统的中毒。敌鼠为抗凝血性 24例中,4例轻度中毒(2例未做)患儿 高毒类,主要干扰肝脏对维生素K.的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