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关于“脾”的解析

时间: 2024-04-05 admin 讲座

2024年4月5日发(作者:)

中医关于“脾”的解析

中医关于“脾”的解析

1、功能说明

脾能消化水谷,把食物的精华运输到全身,故被称为后天之本。若脾的运化能力不足,则出现进食后腹胀,肌肉消瘦,精神疲乏。脾还主运化水湿,水湿停滞的症状,如胸闷呕恶、泄泻、肌肤浮肿,大多由脾弱所致。

2、中医观点

脾开窍于口,其充在肉,其华在唇。脾开窍于口,系指饮食口味等与脾的运化功能有密切关系,口唇的色泽与全身的气血是否充盈有关。脾胃健运,则口味正常,食欲增进,唇色红润,肌肉强壮;脾气亏损,失于健运,则口淡无味,食欲不振,唇色黯淡无华。

3、常见病症

【脾气虚】

是指脾气不足,运化失健的表现。多因饮食失调、劳累过度,以及其他急慢性疾患耗伤脾气所致。表现为纳少腹胀,饭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或皖白,形体消瘦或浮肿。

【脾阳虚】

是脾阳虚衰,阴寒内盛的表现。多由脾气虚发展而来,或过食生冷,或肾阳虚,火不生土所致。表现为腹胀纳少,腹痛喜温喜按,畏寒肢冷,大便溏薄清稀,或肢体困重,或周身浮肿,小便不利,或白带量多质稀,舌淡胖,苔白滑。

【中气下陷】

是指脾气亏虚,升举无力而反下陷的表现。多由脾气虚进一步发展,或久泻久痢,或劳累过度所致。表现为脘腹重坠作胀,食后尤甚;或便意频数,肛门坠重:或久痢不止,甚或脱肛;或子宫下垂;或小便混浊如米泔,伴见气少中气下陷乏力,肢体倦怠,声低懒言,头晕目眩。

【脾不统血】

是指脾气亏虚,不能统摄血液的表现。多由久病脾虚,或劳倦伤脾等引起。表现为便血、尿血、肌衄、齿衄,或妇女月经过多、崩漏等,常伴见食少便溏,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无华。

中医关于“脾”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