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扩写

时间: 2023-06-05 admin 文学

使至塞上扩写

使至塞上扩写

法兰克福国际机场-三三四四

2023年2月18日发(作者:传感器应用实例)

第三单元12唐诗五首

《使至塞上》教学设计

课题使至塞上单元第三单元学科语文年级八年级

学习

目标

1、朗读诗歌,领略奇特壮丽的边塞风光,体会王维“诗中有画”的独特魅力。

2、体会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独飘零之感。

重点领略奇特壮丽的边塞风光,体会王维“诗中有画”的独特魅力。

难点体会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独飘零之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开元737年春,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大破吐番军。

王维奉唐玄宗之命,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边塞,慰

问将士们。本篇是诗人看到沿途景色,察访军情时

所作。诗人会表达什么样的情怀呢?

进入情境。

以背景导入,让

学生迅速进入

历史情境。

出示学习目标1.朗读诗歌,领略奇特壮丽的边塞风光,体会

王维“诗中有画”的独特魅力。

2.体会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独飘零之感。

请一位学生

朗读学习目

标。

明确学习目标,

增强学生听课

的目的性。

展示自主学习

内容

1、了解(标题、作者、背景)

2、读背(字音、节奏、情感)

3、理解(字词意义、诗歌内容)

4、品析(炼字、修辞、意境、表现手法等)

5、感悟(情感、哲理、主旨等)

6、写作(写诗歌鉴赏短文)

先独立思

考,再小组

合作,学习

此诗。

既让学生明白

学诗从哪些方

面入手,同时提

高自学能力。

讲授新课一、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唐朝著名诗人。曾

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称王右丞。王维是个多才多

艺并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作家,他能诗能画,精通音

了解王维。

乐。他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尤其是他

创作的山水田园诗,对后世影响深远。宋朝苏轼曾

赞道:“王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二、边塞诗简介

唐代自开国以来,周边少数民族部落不断侵入,

加上唐也有扩张领土的意图,所以边疆战事不断。

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加入了守边高级将帅

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这些诗人把他们在

边塞的所见所闻所感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

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文学史

上称为“边塞诗”。这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

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代表诗人有

高适、岑参。本诗就是一首边塞诗。

三、解读标题

使至塞上:出使。

四、朗读诗歌

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五、解读诗义

1、重点词语解释。

2、全诗大意。

我轻车简从,将要前往边塞慰问将士,我经过

边塞的居延。

我觉得自己好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朝边

塞,又好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人的天空。

沙漠无边无际,远处烽火台一缕烽烟直上云霄,

黄河横贯其中,一轮圆圆的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

了解边塞

诗。

反复朗读诗

歌,读准字

音节奏。

了解诗义。

了解诗人和边

塞诗,有助于学

生了解此诗特

点。

朗读可让学生

对诗的内容有

直观感受。

在明白诗义的

基础上,才能更

好地品悟诗的

特色。

着粼粼的波光。

来到萧关看见侦察的骑兵,他们说前敌统帅还

在燕然前线打仗。

六、品读诗句

1、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单车”,写其轻车简从,轻车前往,向哪里

去呢?

“问”,慰问。“边”指边塞。原来是前往边

塞慰问将士。

“属国”,典属国的简称。本为秦汉时官名,

这里指代使臣,是王维自指。“过”意为经过,经

过哪里呢?

“居延”,地名,在今甘肃张掖北。这里泛指

辽远的边塞地区。

开头交代了出使的目的和经过的地点。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我觉得自己好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族边

塞,又好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人的天空。

“征蓬”,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来比远行

之人。“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

这里是指大雁北飞。“胡天”,胡人的天空。

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暗写自己被排挤

出朝廷的内心的抑郁、飘零、孤寂之感。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对于“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香菱说:“这‘直’字似无理,‘圆’

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

再找两个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你认

先组内分享

自己对词句

的品析,再

全班分享。

通过品析诗歌

词句,体会诗人

的情感,欣赏诗

歌的美。

为香菱对这两句诗的体味有没有道理,为什么?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还被王国维赞

为“千古壮观”的名句,到底好在哪里呢?试从用

词、构图、线条、色彩、感情、意境等方面品味这

个名句。

构图美:近处烽烟、远处夕阳、大漠无边、长

河奔流。(空旷辽阔)

线条美: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

(层次丰富)

色彩美:黄沙漫漫、夕辉橘红、白烟一缕。(鲜

明优美)

用词美:孤(单调孤寂)、直(劲拔坚毅)、

长(黄河横贯其中)、圆(亲切温暖)。

意境美:描绘了雄奇壮丽的边塞风光图,画面

壮阔,意境雄浑。

情感:表达了对边塞风光的赞美,作者被排挤

出朝庭之外的孤独、飘零之感。

4、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在萧关遇到侦察的骑兵,得知首将(都护)正

在前线。

“萧关”,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候骑”,

骑马的侦察兵。“都护”,当时边疆都护府的长官。

“燕然”,山名,位于今蒙古地区,此处用典,代

指前线。

我们似乎看到了在广阔苍凉的天地间,威风凛

凛的都护正指挥大军奋勇作战,驰骋疆场的将士们

在破敌靖边,也隐约感受到诗人对将士们爱国精神

的赞美及向往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课堂小结此诗通过叙述出使边塞的经历和描绘塞外奇

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守边将士爱国精神的

赞美,抒发了诗人对边塞风光的赞美及被排挤出朝

廷后内心的孤寂、飘零之感。

齐读。让学生对全诗

有整体印象。

课堂练习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一幅怎

样的画面?

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

有一缕孤烟直上云霄,杳无尽头的黄河横贯其间,

一轮圆圆的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

2.请简要分析诗人表达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被朝廷排挤,不得志的孤寂、飘零

之感。(点拔:古诗的中心通常从最后两句中可以

看出。)

思考,答题。及时检测学习

效果。

布置作业充分发挥想象,以诗人的口吻,扩写本诗。

提示:

可补充出使情节,可细致描写边塞风光,可想

象战斗场面,可抒发诗人内心情感……

课后写作。检测对此诗的

理解,同时训练

想象能力、表达

能力。

板书设计使至塞上

首联:出使边塞——叙事

颔联:心情抑郁——抒情雄浑壮丽

颈联:塞外风光——描写孤寂飘零

尾联:战事频繁——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