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母教读

时间: 2023-06-03 admin 文学

严母教读

严母教读

-

2023年2月10日发(作者:coach的复数)

1/6

六年级春季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辅导题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

1.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练习。

严母教读

记母教铨①时,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纺绩②,口授句读③。咿

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jiǎ)楚④,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

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

温儿背,共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醒矣!”张目视母面,泪

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铨终学有所成,蜚声文

坛。

——选自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有改动)

注释:①铨:蒋士铨,清代著名文学家。②纺绩:纺织布匹③句读:

“读”读作“dòu”④加夏(jiǎ)楚:进行责罚。

[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膝置书(放着)②口授句读(句中停顿的地方,泛指文章)

B.①旋复持儿而泣曰(拿着)②我何以见汝父(凭借)

C.①俄而母摇铨曰(过了一会儿)②张目视母面(睁开)

D.①泪方纵横落(正在)②蜚声文坛(形容名气很大)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中,母亲的“严”,有哪些表现,请用原句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读短文,谈谈“铨亦泣”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国历史上,还有许多严母教子的故事,请写出一例(不少于2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滥芋充数

齐宣王使人①吹竽,必②三百人。南郭处士③请④为王吹竽,宣王悦之,

廪(lǐn)食⑤以⑥数百人。宣王死,湣(mǐn)王立,好⑦一一听之,处士

逃。

(注)①使人:叫人。②必:总是。③处士:没有做过官的人。④请:要

求。⑤廪食:公家供给粮食。⑥以:跟别人相同。⑦好:喜欢。

[1]联系注释与上下文解释句子。

①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廪食以数百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

③宣王死,湣王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南郭先生逃跑的原因是________。

3.文言文阅读。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

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

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畏己而走也,

以为畏狐也。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天帝使我长百兽(__________)子以为我不信(__________)

[2]翻译下列的句子。

虎不知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文可以用一个成语概括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无愈①于人乎?”墨子曰:“我将上太

行,以骥②与牛驾,子将谁策③?”耕柱子曰:“将策骥也。”墨子曰:“何

故策骥也?”耕柱子曰:“骥足以策。”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策,

故怒之。”耕柱子悟。

[注释]①愈:通“逾”,超过,胜过。②骥:好马。③谁策:即“策

谁”,赶哪一种(指骥或牛)。

[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语:何故策骥(____)

[2]下列“我亦以子为足以策,故怒之。”一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我也认为你是值得鞭策的B.我也是给了你足够的鞭策

C.我也是把你当作好马的脚D.我也认为你足够成为好马

[3]我无愈于人乎?”从耕柱子的语气中可以看出他_____的态度。

[4]“耕柱子悟”,下列对“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他明白了自己就是被“策”的鞭B.他领悟到自己应不断努力进步

C.他知道了自己确实不如别人优秀D.他明白了墨子对自己抱有希望。

5.阅读与思考。

管宁与华歆,俱为汉末人。初二人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视

而不见,与瓦石无异。华捉而见喜,窃见管神色,乃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

有乘轩冕①过门者,宁读如故,华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尔非吾友

也。”

(注释)①轩冕:指车子。②宁割席分坐:后人以“管宁割席”喻朋友断

交。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窃见管神色(______)尔非吾友也(______)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管挥锄,视而不见,与瓦石无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管宁为什么要和华歆断交呢?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

6.阅读与理解。

四面楚歌

项王军壁①垓下②,兵少食尽。汉军③及诸侯兵④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

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皆已得楚乎?是何⑤楚人之多也。”

①壁:驻扎。②垓(gāi)下:古地名,在今安徽省。③汉军:刘邦的军

队。④诸侯兵:韩信、彭越的军队。⑤是何:这是为什么。

[1]下面句子中的“之”与“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用法不同的是()

A.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B.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

C.送孟浩然之广陵D.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古文的意思。

(1)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___________________

(2)是何楚人之多也?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南宋李清照就这段历史典故,曾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生当作人杰,

______。_________,不肯过江东。

[4]我知道“四面楚歌”这个词后用来形容________与“四面楚歌”意思相近

的四字词语还有:________等。

7.小古文阅读。

______________

一朝闲暇,众监官都安排酒席,一则与他接风,一则与他贺喜。正在欢饮

之间,猴王忽停杯问曰:“我这弼马温是个什么官衔?”众曰:“官名就是此

了。”又问:“此官是个几品?”众道:“没有品从。”猴王道:“没品,想

是大之极也。”众道:“不大不大,只唤做未入流。”猴王道:“怎么叫做

‘未入流’?”众道:“末等。这样官儿,最低最小,只可与他看马。似堂尊

到任之后,这等殷勤,喂得马肥,只落得道声‘好’字;如稍有些尫羸,还要

见责;再十分伤损,还要罚赎问罪。”猴王闻此,不觉心头火起,咬牙大怒

道:“这般藐视老孙!老孙在那花果山,称王称祖,怎么哄我来替他养马?养

马者,乃后生小辈下贱之役,岂是待我的?不做他,不做他!我将去也!”忽

喇的一声,把公案推倒,耳中取出宝贝,幌一幌,碗来粗细,一路解数,直打

出御马监,径至南天门。众天丁知他受了仙箓,乃是个弼马温,不敢阻当,让

他打出天门去了。

(本文选自《西游记》,选入时有改动)

[1]此段选自《西游记》里的哪个故事?请在文中横线上写上题目。

[2]读一读横线的句子,理解句意后加合适的标点。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句:

“未入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见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养马者,乃后生小辈下贱之役,岂是待我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孙悟空被封的官名是___________,他原本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听

了众仙的话后才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知真相后,孙

悟空觉得________。

4/6

[5]从这段话中,你觉得孙悟空的个性特点是()

A.桀骜不驯B.活泼乐观C.忠心耿耿D.嫉恶如仇

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

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_________,_________。

[1]《伯牙鼓琴》选自()

A.《山海经》B.《吕氏春秋·本味》C.《论语》D.《史记》

[2]请补充横线上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它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面字词的意思。

志(____)少选(____)善哉(____)若(____)

9.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许仲平义不苟取

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

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

“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①尝暑中过河阳________;②渴甚________

③众争取啖之________;④或问之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衡独危坐树下自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本文说说许衡的做法对你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

峨兮_________!”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_________!”伯

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_________,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

鼓。

[1]将课文内容补充完整。

[2]请找出伯牙善鼓琴的句子:________,钟子期善听的句子:________。

11.古文阅读。

犬报火警

城之东,民家畜一犬,甚赢。一夕,邻火卒②发,延及民家。民正熟寝,

犬连吠不觉。起曳其被;寝犹如故。复踞③床以口附民耳大嗥④,民始惊。视

烟已满室,急呼妻女出,室尽烬矣。民遂谓所亲曰:“吾家贫,大恒⑤食不

包,不谓今日能免我四人于难也。彼日厚享其人之食,而不顾其患难者,其视

犬为何如耶?”

5/6

注①羸:瘦弱。②卒:通“猝”,突然。③踞:蹲。④嗥:(兽)叫。⑤

恒:一直,经常。

[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起曳其被曳:拉、拖B.寝犹如故故:原来

C.视烟已满室视:看D.犬恒食不饱食:食物

[2]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民正熟寝,犬连吠不觉:这个人正睡得沉(以至于)狗连续地叫都没有醒

来。

B.复踞床以口附民耳大嗥:(狗)又蹲在床把嘴巴和耳朵对着主人大声叫。

C.不谓今日能免我四人于难也:没想到今天能使我一家四口免于死难。

D.彼日厚享其人之食,而不顾其患难者:那些每天享受着他人的丰厚食物,却

不顾他人患难的人。

[3]翻译下面的句子。

一夕,邻火卒发,延及民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讲述犬报火警的故事,交代犬“甚羸”和“犬恒食不饱”有何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古文我也懂。

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

蛇,日:“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予安

能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选自《战国策.齐策》)

注:①祠:祭祀。②舍人:达官贵族家里的门客。③卮(zhT);古代一种盛酒的

器皿。

[1]解释文言句子中加点的字。

遂________亡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蛇固无足,予安能为之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寓言揭示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杨生之犬

杨生畜一犬,甚爱之,行止与俱。一日,生夜行,堕涸井中,犬吠彻夜。

旦日,有行人过,见犬对井号,怪之。往视,见井中有人焉。生曰:“君若出

我,当厚报。”行人日:“以此大见与,便当出尔。”生日:“此狗尝屡次活

我,不得相与,其余均可。”行人日:“若不相与,便不相出。”其时,犬引

颈下视井中。生知其意,遂应之。杨生出,行人系犬而去,犬时时顾。后五

日,犬夜走归杨生家。

[1]为下列加下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若不相与________

6/6

A.和B.结交C.给D.赞成

(2)犬引颈下视井中________

A.延续B.伸长C.导引

[2]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的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甚爱之”中的“之”指________,“生知其意,遂应之”中的

“之”指________。

[4]杨生答应行人要求的原因是________。

14.文言文阅读。

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①。主人与②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③,更④为益

⑤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⑥,况复多

也?”愚人无智,便空⑦食盐。食已口爽⑧,返⑨为其患。

——选自《百喻经》

(注释)

①他家:别人家。

②与:给予。

③闻已:听罢。

①更:又,另。

⑤益:增加。

⑥尚尔:尚且如此。

⑦空:空口。

⑧口爽:口味败坏。

⑨返:反而,反倒。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至于他家(愚人)

B.更为益盐(增加)

C.况复多也(再)

D.返为其患(通“反”,反而)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更为益盐更:____________

(2)至于他家至于:____________

(3)缘有盐故故: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