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太守行ppt

时间: 2023-06-03 admin 文学

雁门太守行ppt

雁门太守行ppt

-

2023年2月9日发(作者:三角形外角定理)

1

《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反复诵读诗歌,朗读体会诗情,把握诗歌节奏、内容;

2.感知诗歌意境,把握诗歌描绘的战争画面;

3.品味诗歌语言,抓住色彩语词体会李贺的“诗鬼”风格

4.体悟诗歌情感,领悟作者寄托的爱国情怀。

(二)过程与方法:

吟咏诵读,体会诗意;启发点拨,感知诗意;品析想象,描绘诗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作者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树立爱国、报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诵读诗歌,品味诗歌语言,感知意境,把握情感。

难点:引导学生借助想象,品味诗歌意境,巩固鉴赏诗歌的方法技巧。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唐诗是我国诗歌史上一颗最为璀璨的明珠,诗人绣口一吐,吟啸而出的诗篇,在几千

年文明的长河中熠熠生辉。这一时期,也涌现出了一批批优秀、独具特色的诗人。

引导学生回顾“诗仙”“诗圣”“诗佛”这些耳熟能详的唐代诗人,感知他们的诗作

特色:李白的“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作想象奇特丰富,

风格雄浑豪放;杜甫心系国家,胸怀天下,以圣哲之心体察民间疾苦,所以笔下有“感时花

溅泪,恨别鸟惊心”“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情怀;而王维的“明月松

间照,清泉石上流”“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诗句意境空明澄澈,物我两忘,充满禅意

与隐居情怀。

还有一位唐朝诗人,也很有盛名,被誉为“诗鬼”,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下他特别有名

的诗篇《雁门太守行》

2.板书课题、作者。

二、简介诗人,明确特色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县内))人。唐代中期浪漫主义诗歌的代

表,年少即有诗名。他的诗歌以奇特的想象,浓艳的色彩,创造出一种瑰丽新奇的语言与艺

术境界,形成幽冷浓艳、虚幻奇特的风格,人称“长吉体”,李贺也被称作“奇才”“鬼才”,

也被称作“诗鬼”。

写作这首诗时诗人17岁,传说李贺拿这首诗去拜访文坛领袖韩愈,刚接待完客人打算

休息的韩愈,一边脱衣服一边漫不经心的看诗,当他读到前两句,瞬间睡意全无,两眼放光,

即命人请李贺相见。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学案,自由朗读,感受下这首令文坛泰斗大为赞赏的

诗篇。

三、整体感知,把握诗意

1.自由诵读诗文,感受音韵美。

要求:结合书下注释,明确字音停顿。

2.学生朗读并点评。

提示:音随意定:

2

“角声”读“jiǎo”因为是“号角”之意;

“燕脂”读“yān”,是“胭脂”之意;

“霜重”中的重:音读zhòng而不是chóng,重(chóng)是一层又一层,重(zhòng)

是指霜的分量,诗中是指霜很大且有分量。

3.学生听读师范朗读。

4.学生齐读。

5.感知诗意。

诗歌非读不能不能通其意,尽其境,悟其情。请同学们结合书下注释,从标题到内容,

自由慢读全诗,感受下全诗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ppt显示:明确诗歌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怎样的故事。

明确:标题中的“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从乐府发展为古诗的一种诗体,音节、格律

一般比较自由。“雁门太守行”是乐府古题,借此多写边塞征战之事。

学生探索后明确:

①表示地点的词语:易水、黄金台、塞上、城

②表示时间的词语:甲光向日、夜、秋、霜重(秋天下霜,且是深夜到拂晓之间)

③战争原因:从第一句“黑云压城城欲摧”中看出敌人来攻城

教师总结:诗歌短短56个字就点出了4个地点和4个时间,并交代了交战的原因,真不愧

为“鬼才”。不过,李贺的“鬼才”可远不止此,他的诗奇诡之处,在于他有一个鲜明的特

点,那便是色彩浓艳,语言瑰丽新奇。

三、抓住色彩,品味诗境

1.合作探究,赏析诗句

李贺作诗,工于设色,陆游就曾说过他的诗“五色炫曜,光夺眼目,使人不能熟视”。

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抓住诗中表示色彩的词语圈画出来,并发挥想象,品味诗歌描

绘的意境画面。第一组一二两句为主,第二组三四两句为主,第三组五六两句为主,第四组

七八两句为主,有余力可兼顾其他。(分小组讨论,时间5、6分钟)

ppt呈现:

锦囊一:抓住色彩词语和富有画面感的词语。

锦囊二:调动感官,借助想象,围绕感受描绘意境画面。

2.代表讲解,品味诗境

(1)第一小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要点①:“黑云压城城欲摧”,抓住“黑云”这一表现色彩的词,形象写出了敌军滚滚

而来,黑压压一片,犹如沉沉的乌云压下来,压得城池几乎要坍塌了。那种敌众我寡的形势,

兵临城下紧张危急的气氛,通过“黑云”两个字就一下渲染出来了。

手法:比喻夸张

【板书】:黑云压城敌军压境

要点②:“甲光向日金鳞开”,将士们穿上铁甲,准备迎战。忽然间,一缕日光从云缝

中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片片铁甲上,金光闪闪,耀人夺目。“金鳞”比喻,以其密而

整齐,写出了战士们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场面。

“甲光金鳞”这样的色彩词让我们感受到一股力量升腾而起,冲破黑云,和前一句相比

照,色彩鲜明,也爱憎分明,体现两军对峙。

齐读:齐读这两句诗,读出对峙的感觉。联想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为国杀敌的无畏和决心。

【板书】:甲光金鳞严阵以待

(2)第二小组: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3

要点①:“角声满天秋色里”抓住“秋色”这个词,不是颜色却点明了季节和底色。

教师提示:有许多诗人,描写战争,喜欢将战争写在秋天,如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中“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

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沙场秋点兵”……深秋,万木摇落,一片死寂,满目萧瑟肃杀之气。

再加上角声呜呜咽咽地响起来,充斥天空,更添悲壮!所以,“秋色”虽非颜色,却是不可

或缺的“底色”

要点②:“塞上燕脂凝夜紫”一句,抓住“燕脂”和“夜紫”两个颜色词,深红的“燕

脂”是边塞将士的血迹,在暗夜即将来临的暮霭中凝结呈现暗紫色。两军交战,我军奋力杀

敌,战场之上鲜血遍染,悲壮惨烈。

【板书】:燕脂夜紫交战悲壮

【教师总结】:敌军依仗人多势众,步步紧逼,而守军并不怯阵,在号角声的鼓舞下,

他们奋力反击,何其悲壮!这样惨烈悲壮的交战,从白天持续到傍晚(板书标注),这句诗

还妙在从声、色两个角度来渲染这种悲壮,真是妙极!

(3)第三小组: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要点①:这两句,抓住“红旗”“白霜”两个表示色彩的词。

“红旗”是军队奋力拼杀的动力,而此刻红旗“半卷”,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

攻其不备”(这是一次偷袭);而“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

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

要点②:“霜重鼓寒声不起”。“一鼓作气”,战争中击鼓代表进攻,能提振士气。而此时

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可见斗争十分艰苦,让我们联想到《木兰诗》中“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

【教师总结】:黑夜的底色下,一杆半卷的红旗,深秋浓重的白霜,色彩鲜明而浓艳,

写出了半夜偷袭的悲壮与霜重鼓寒的艰苦。

【板书】:红旗白霜偷袭敌军(半夜)

(4)第四小组: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要点:诗人作为主人公出场了,为报答君王的赏识的情意,我愿意提着玉龙宝剑为君王

去冲锋陷阵,不怕战死疆场。诗句中“黄金台”是燕昭王招揽天下贤士的地方,这里是用典

来指“君王赏识重用他的情意”。

【教师总结】这就是古语所说的“士为知己者死”吧。李白也说过“感君恩重许君命,

太山一掷轻鸿毛”,李贺也是一样,战场上的战士们也是一样,为了报效国家,为了君王的

知遇之恩,提携玉龙宝剑去战斗,何惜生命!

【板书】黄金玉龙报君为君(抒情)

3.美读诗歌,体悟诗情

昔日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明知上阵有可能牺牲,仍然为国奋勇杀敌。多么壮烈的情怀,

多么炽热的爱国之情!让我们怀着诗人这种壮怀激烈,再来朗读一遍诗歌,要读出诗歌最后

的坚定豪迈!

四、拓展延伸,李贺其人

过渡:这一遍,同学们读的很动情。诗人56个字,描绘了一昼夜之内的三幅战争图景,

黑、金、红、紫、白等色彩斑斓的词语,在我们脑中闪过一幅幅悲壮、惨烈的战争画面,就

像我们亲历了战场,真不愧是“鬼才”。常说,“诗如其人,文如其人”。这样的悲壮,这样

惊心动魄的战争画面,你们认为能写出这样诗歌的是怎样的一位诗人呢?诗外诗人实现了他

的报国之志了么?

1.读诗识人

《南园十三首》(其五)马

4

男儿何不带吴钩①,大漠沙如雪,

收取关山五十州②。燕山月似钩⑥。

请君暂上凌烟阁③,何当金络脑⑦,

若个④书生万户侯⑤?快走踏清秋。

注释:

①〔吴钩〕刀名,刃稍弯。

②〔关山五十州〕泛指当时藩镇割据地区。

③〔凌烟阁〕楼阁名,在唐朝首都长安。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在阁上画了24

位开国功臣的像。

④〔若个〕哪个。

⑤〔万户侯〕食邑万户的侯,指很高的爵位。

⑥钩:一种兵器。

⑦络脑:马络头。属贵重鞍具,象征马受重用,此处亦暗指渴望人才得到重用。

提示:两首诗里体现的是希望报国却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渴望报国的豪情和报国不得

的怅惘交织成了李贺的一生。

2.知人论世

过渡:在搜集、整理李贺的生平资料时,他这种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情怀更深切的体

现出来,请同学们每人读一句,来进一步了解下诗人李贺:

我唐宗室没落贵族之后,天资聪颖,七岁能辞章;

我一心上进,每旦日出,背锦囊,所得佳句投囊中,青灯下呕心推敲;

我刻苦磨砺,诗作受文坛泰斗韩愈、黄浦堤等人称赞,声名鹊起;

我才华横溢,却遭人妒忌,借口父讳(晋肃)与“进士”的“进”同音犯讳,被取

消进士科考的资格,无法应试科举;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繁镇割据,战乱频繁,身为男儿如何不带

吴钩杀敌报国?可我纤瘦体弱,一生多病无法参军立功。

哎!“天若有情天亦老!”可怜我一生仕途失意,全部精力只写就首首凄寒怆然的诗,

27岁与世辞。

总结:读李贺的诗,看李贺的生平,他文没有报国的平台,武没有报国的机会,空有报国之

志,却无报国之门。再读《雁门太守行》的时候应该带着什么情感?对,是充满豪情,又慷

慨悲壮!

3.回读诗歌,感怀诗人。

五、课堂总结,推介诗歌

这首《雁门太守行》,用56个字牵引我们穿越千年时光隧道,看到了紧张激烈而慷慨悲

壮的古战场,更让我们看到一个充满才情、渴望报国却终不可得的诗人李贺。课下希望同学

们给李贺写一则作品推送,让更多的人了解他的这首诗,了解他的人,让更多的人穿越时空

成为他的知音。

要求:内容上,主题上皆可。形式不限,可以用对联,可以写小诗。

板书设计

黑云压城敌军压境

甲光金鳞严阵以待

燕脂夜紫交战悲壮黄昏

红旗白霜偷袭敌军半夜

黄金玉龙报君为君抒情

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