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专题讲座活动总结通用

时间: 2023-06-03 admin 讲座
家庭教育专题讲座活动总结通用
我非常荣幸参加了潍坊市教育局举办的20xx-20xx学年上学期义务教育阶段家庭教育教师培训。聆听了他们的报告,我的心灵无时无刻不被荡涤着、虚空着,做为一名教育管理者既是教师又是家长的双重身份,能在如此隆重的盛会中去主动碰撞、交流、提高,无疑是一次生命激情和教育理念的蜕变和升华。愿将收获点滴,与同仁共勉,教育不属于学校的专利,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同样重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应该形成三位一体。家庭教育决定着学校教育的起点和水平,决定着社会教育的基础与发展趋势;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起着导向和支撑的作用,对社会教育起着辅助与优化的作用;社会教育对家庭教育起着提供条件和人文环境的`作用,对学校教育提供了氛围与反馈。
1、首先要力争作好为人父母这个角色,绿色作文网认真去领会、学习、钻研、践行诸多专家、教授报告中的思想观点和育人方法,以自己的孩子为培养教育对象,让他们健康成长、进步,真正做一个“为国教子、为世育人”的教育楷模。在教育自己孩子的同时,我们还可以汇集身边的好友父母,共同探讨培养孩子的好方法,一方面使各自的所学所知得到相互印证,另一方面也使大家能够相互促进、共同成长,同时更能够形成正确的、良性家庭育人氛围。
2、作为一名教师,家庭教育方面的宝贵经验同样适合于我们的学校教育,有了正确的育人理念、科学的育人方法,更能够指导我们的班级管理,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如果能与学生家长共同携起手来担负起教育学生的任务,效果将会更加突出,家长会、家访、家长学校、校讯通等方式都是我们施展教育才能的广阔空间。
3、为真正做好家校沟通,使学校和家庭共同担负起培养教育学生的任务,要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加强对各级家长学校的有效指导,把我们的家长学校办好,办出效果来。
社会、学校、家庭,三者在孩子的教育成长中都承担着相应的责任。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缺一不可。家庭教育是基础,孩子从出生就在家庭,家庭是教育的摇篮,父母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孩子的习惯养成,性格的塑造以及品质的培养都和父母的家庭教育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家庭教育并将间接的影响今后学校教育的成果。
由此可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然而,当父母是不需要任何考试,不需要提前习得任何技能,不需要任何方式证明你具有教育孩子的资质的。当代家长,其实普遍是很重视教育的,但怎样才是合格的父母,什么样才是好的家庭教育?包括我在内,大部分家长估计都
会有迷茫和困惑的时候,下面就我个人的一些关于家庭教育的看法同大家一起讨论切磋一下,希望在家庭教育孩子上共同进度。
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好的生活习惯太多了,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我家小朋友在讲卫生、健康饮食上做的比较好,我就这两点简单说一下。日常家人会共同协助他培养卫生习惯,另外会告知为什么要讲卫生,为什么要好好吃饭,不挑食,以及如果不好好做的危害是什么。会借助很多相关绘本来讲解,如《牙齿大街的故事》、《肚子里的火车站》等。小朋友都喜欢吃零食等垃圾食品,我家因过敏原因,很少给吃,造成他对零食的更加热衷。这时就会同他提前做好约定,吃零食的频次,这次吃完,下次要多久才可以。提前约定后,大部分情况是他都可以欣然接受的。在作息上,我家做的相对比较差,首先家长确实也没有做好榜样,这点我们一直也在反思改正中。
二、某某某的生活自理能力
关于生活自理能力,我觉得现在很多家庭尤其老人无意剥夺了孩子们某某某的机会。比如
喂饭、穿衣袜等,我家老人也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我们会同老人私下沟通,做工作,让老人同父母统一战线。另外所有的自理都需要循序渐进,切勿急于求成,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引导,去鼓励。让他感受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的成就感以及自主选择带来的归属感。尽可能给他一些某某某选择的权利,比如衣物,日用品,书籍等等。刚开始自己洗澡的时候,也不太愿意,后来慢慢引导他发现自己洗澡可以自己决定怎么洗,洗多久等,发现自己原来可以掌控这么多东西,就非常愿意自己去尝试完成。
三、情绪管理能力
作为成年人,我们深知在社会生活中,情绪管理能力的重要性。有些犯罪事件也常是由情绪失控引发的,所以从小教会孩子正确认知情绪,管理情绪非常有必要。同样也买了一些情绪类的绘本,首先教会孩子认识每种情绪的特点,知道每种情绪都是正常的存在,情绪没有好坏之分。但是控制情绪的能力有好坏,会教一些控制情绪的方法,比如深呼吸,分散注意力等等。另外父母日常的态度,说话方式也会很大程度影响小朋友的情绪。孩子总是会有淘气调皮的时候,家长们经常被气的捶胸顿足,这样会影响孩子情绪管理的能力。家长应尽量的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这里我非常推荐一本书《正面管教》。正面管教是一种
既不严厉也不娇纵的方法,它是以相互尊重与合作为基础,是和善而坚定的教育方式。和善而坚定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往往在生气的时候格外坚定,而事后又会变得过于和善,弥补之前过度的坚定。这是不可取的。和善而坚定意味着既尊重孩子,也尊重自己。要做到正面管教,达到有效管教,就要坚持以下4个标准:1、是否和善与坚定并行?(对孩子尊重与鼓励)。2、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归属感与价值感(心灵纽带)。3、是否长期有效(惩罚在短期内有效,但有长期的负面影响)。4、是否能教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培养良好品格?(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善于解决问题、敢于承担责任、乐于奉献、愿意合作)
四、良好的沟通和表达
在这里,共情能力是良好沟通的基础。好的沟通不是家长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真诚的感受他的感受。鼓励他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和看法表达出来。其实沟通表达是时刻都可以做的事情。但因工作繁忙的原因,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有限,随时的这种沟通就变的很少。现在孩子大了,我家家庭会议的方式增进沟通。时间一般会选择睡前,会议聊什么,由发起者决定。有的时候,我会把今天在单位遇到的事讲讲,他就会顺
着把他在幼儿园遇到的一些事讲讲。有时他当天被爸爸批评了,心情不好,他就会要求晚上组织家庭会议,会通过这个方式疏导因为爸爸批评让他不舒服的心结。有时也会就一些时某某某新闻进行一些讨论,比如前段时间坠机事件,乌俄战役等,会给他看相关的新闻,会衍生出很多可以讨论交流的内容。不仅增进了沟通,同时还树立了一些社会责任感的三观。
五、关于超前教育
超前教育真是又热又火的话题,小到家庭,大到国家,都备受关注。在教育内卷日趋白热化的当今,家长们有些紧跟内卷步伐,在超前教育上慷慨投入;有些家长则选择躺平的心态,对孩子放养。我个人的观点,是非常不赞同超前教育的。我认为什么年龄就应该干什么年龄最该干的事,明明是应该尽情享受阳光、肆意玩耍的年龄,却被禁锢在各种培训班中。另外求学路漫漫,今后有太久的学业生涯,何必过早的踏入呢。当然了,反对超前教育也不是说真的完全放养,结合孩子的兴趣,还是可以适度开展的。比如孩子的到了认字敏感期,对汉字感兴趣,那就抓住这个时机,日常生活或者借用一些识字卡片认一些字。另外现在国家层面也认识到这个超前教育,课外培训的危害,也大力度出台了各种“双减”某某某策。像培训班还是以兴趣爱好为主较好,知识性的学习就教给学校吧。
这个世界上,有两类父母。一类是“吃老本型”父母,他们使
用过去自己接受的一套教育方式来培养孩子,假如孩子表现不好,通常只会认为传统教育没有问题,是孩子有问题。二类是“学习型”父母,会去探索与时俱进的教育方式,假如孩子表现不好,会反思,然后寻找更好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养育孩子就是一场修行。我们可能不是完美的父母,但我们可以是一个成长型的父母。只要我们愿意从错误中反思,愿意从现在起改变,愿意把对孩子的理解、尊重和认同放在父母权威之上,我们一定能养出一个内心有爱,眼里有光,不负期望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