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估算表
- 相关推荐
投资估算表
-
2023年2月10日发(作者:伯尔尼公约)工程项目
投资估算
一、估算步骤
1.分别估算建筑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和安装工程费
2.汇总建筑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和安装工程费,得出分项的工程
费用,然后加总得出项目建设所需的工程费用。
3.在工程费用的基础上估算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4.以工程费用和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为基础,估算基本预备费。
5.在确定工程费用分年投资计划的基础上,估算涨价预备费。
6.加总求得建设投资
二、预备费估算
(一)基本预备费估算
基本预备费是指在项目实施中可能发生、但在项目决策阶段难以
预料的支出,需要事先预留的费用,又称工程建设不可预见费。一般
由下列三项内容构成:
1.在批准的设计范围内,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及施工过程中所
增加的工程费用;经批准的设计变更、工程变更、材料代用、局部地
基处理等增加的费用。
2.一般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和预防自然灾害所采取的措施费用。
3.竣工验收时为鉴定工程质量对隐蔽工程进行必要的挖掘和修复
费用。
基本预备费以工程费用和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之和为基数,按部门
或行业主管部门规定的基本预备费费率估算。
(二)涨价预备费估算
涨价预备费是对建设工期较长的项目,由于在建设期内可能发生
材料、设备、人工、机械台班等价格上涨引起投资增加而需要事先预
留的费用,亦称价格变动不可预见费。涨价预备费以分年的工程费用
为计算基数。
建设投资估算表
单位:万元
序号项目建筑工程设备购置安装工程其他费用合计
1工程费用15084.6814083.46955.1730123.31
1.1建筑工程费15084.6815084.68
1.2设备购置费14083.4614083.46
1.3安装工程费955.17955.17
2其他费用2690.992690.99
2.1土地出让金975.99975.99
3预备费869.67869.67
3.1基本预备费450.80450.80
3.2涨价预备费418.87418.87
4投资合计33683.97
三、逻辑框架矩阵的编制
逻辑框架的编制过程,同时也是对项目各要素的不断分析和加深
认识的过程,按照因果关系进行逻辑分析,理顺项目的层次,找出问
题的关键,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对策。在逻辑框架的分析过程中,
应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1.为什么要进行这一项目,如何度量项目的宏观目标;
2.项目要达到什么具体目标,不同层次的具体目标和宏观目标之
间有何联系;
3.怎样达到这些具体目标;
4.有哪些外部因素在项目具体目标的取得上是必须考虑的;
5.项目成功与否的测量指标是什么,如何进行检测;
6.验证项目指标的数据从哪里得到;
7.项目实施中要求投入哪些资源,需要的费用是多少;
8.项目计划的内容及实施的主要外部条件是什么;
9.如何检查项目的进度。
(一)逻辑框架的编制步骤
逻辑框架矩阵表的编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确定项目的具体目标;
2.确定为实现项目具体目标所要实现的产出成果;
3.确定为达到每项产出成果所需要投入的活动;
4.确定项目的宏观目标;
5.用“如果,那么”的逻辑关系自下而上检验纵向逻辑关系;
6.确定每一层次目标的实现所需要的重要假设和外部条件;
7.依次确定项目的直接目标、产出成果和宏观目标的可验证的指
标;
8.确定指标的客观验证方法;
9.确定各项投入活动的预算成本和验证指标及方法;
10.对整个逻辑框架的设计进行对照检查和核对。
(二)目标层次的逻辑关系表述
目标层次的逻辑关系表述,目的是要确定各层次的目标关系,分
析项目的宏观目标、具体目标和产出成果及其逻辑关系。主要做法是:
1.宏观目标构成项目逻辑框架的最上层次,其他项目也可能为此
目标做出贡献。要对项目进行目标体系的分解和分析,可借助目标树
的方法进行分析,确定项目的宏观目标和具体目标。项目宏观目标的
分析表述要尽量做到具体化。
2.项目具体目标是达到宏观目标的分目标之一,也是该项目希望
达到的目标,是用以评价某一项目最后是否取得成功的判断依据。项
目规划的使命就是要努力保证项目具体目标的实现。
3.各项产出成果是为实现项目具体目标必须达到的结果。它们从
其效果来看应是合适的、必要的、足够的。
4.项目必要的投入活动的表述,应注意简洁明了,不要列举太多
的具体活动,只要使项目的基本结构和方案能够得到清晰表达就足够
了。
5.将各项投入活动和产出成果逐一编号,表示时间顺序或优先顺
序。
6.项目概述应有严密的逻辑性:为了达到产出成果而开展相应的
投入活动各项产出成果是达到项目直接目标所必需的条件,与重要假
设及外部条件结合构成项目具体目标的先决条件;项目具体目标是达
到宏观目标的条件之一。
(三)重要假设的表述
逻辑框架矩阵中的“重要假设”,是由外部条件即项目之外的影
响因素转化而来的。项目之外的影响因素指在项目的控制范围以外但
对项目的成功有影响的条件。
在确定重要假设时,一般要回答这样的问题,即“哪些外部因素
对项目的实施显得特别重要,但项目本身又不能加以控制?”一旦发
现上述这些外部条件或项目之外的影响因素存在,就要进行认真分析,
并放入逻辑框架矩阵表内,提醒项目管理者注意监视此类条件的变化。
如有可能,应施加一定的影响,使其尽可能向有利于项目实施的方向
转变。
重要假设条件的存在,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首先是项目所在地
的特定自然环境及其变化。例如农业项目,管理者无法控制的一个主
要外部因素是气候,变化无常的天气可能使庄稼颗粒无收,计划彻底
失败。这类风险还包括地震、干旱、洪水、台风、病虫等自然灾害。
其次,政府在政策、计划、发展战略等方面的失误或变化给项目带来
严重影响。例如,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产品价格极不合理,农产品价格
很低,那么即使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完成得再好,仍然逃脱不了经济上
的失败。另外,管理体制也是项目无法控制的因素。僵化的管理体制
往往造成项目投入产出与其具体目标和宏观目标的分离。例如,一些
国家的农田灌溉设施由水资源部门管理,一个具体的农业项目(包括
良种、化肥、农药、农机设施、农技服务、水利灌溉等多项内容)可
能因为水资源部门不合理的水量分配而大大降低效益。
列入逻辑框架矩阵表的重要假设条件要具备3个条件:对项目的
成功很重要项目本身无法对之进行控制;有可能发生。
重要假设可以描述自然条件,如保证一定期间范围内的降水量是
多少、粮食价格保持稳定、农民愿意采纳新技术、农民愿意使用新的
信贷系统等;也可以描述与此项目有关的其他项目,如世界银行灌溉
项目一定要按时完成,或者施肥项目届时结束等。这里需要强调的是
“可能发生的”这一点,即不确定的程度,例如我们假定将有充足的
降雨量,没有这个条件,新的品种就不会达到增产的目标。如果你想
测定这种不确定性的程度,仍要了解这种假设变成现实的可能性有多
大。
(四)客观验证指标和验证方法的表述
逻辑框架法要求,项目的每一个要素都应是可以测定的,包括投
入、产出、具体目标和宏观目标,以及重要假设和外部条件。因此,
项目的评价指标及其检验方法在逻辑框架分析中占有重要位置。
1.客观验证指标
逻辑框架垂直各层次目标,应有相对应的客观且可度量的验证指
标,包括数量、质量、时间及人员等,来说明层次目标的结果,验证
每一个目标的实现程度,这种指标的确立应该是客观的,不能凭主观
臆断,同时又是可以被验证的。为了验证层次目标实现的程度,逻辑
框架采用的验证指标应具备下列条件:
(1)清晰的量化指标,以测定项目目标的实现程度;
(2)必须针对项目主要具体目标,突出重点指标;
(3)验证指标与对应目标的关系明确合理;
(4)验证指标与层次目标一一对应,是唯一的、单独的;
(5)验证指标必须是完整的、充分的、定义准确的;
(6)验证指标必须是客观的,不是人为可以变动的;
(7)间接指标的采用。有时项目很难找到直接的验证指标,需要
采用间接指标。间接指标与验证对象的关系必须是明确的,如一个卫
生项目的目的是降低婴死亡率,但在较短时间内很难验证这个比例,
那么只能用家长受过专门训练的比例和医疗卫生设施的使用比例作为
间接指标。
(8)验证指标的准确性。准确的指标应该包括明确的定义、定量
和定性的数据以及规定的时间。
确定指标时,要尽可能选择简易可行、成本较低的信息收集途径。
如要了解农民收入,可能需要很复杂的调查研究,但有时通过对一个
村农户电视机、自行车拥有量调查便可有所了解。如果发现所确定的
指标不足以准确的说明宏观目标、具体目标或产出成果,就应该以其
他指标来代替。
2.客观验证方法
某项指标被作为检验某个目标层次的标准,它来源于哪本书、哪
个统计报表或文件,必须提出明确的验证方法。这里所指的统计报表
或文件应该具有权威性。此外,也可在此注明验证指标的具体形式。
主要资料来源(监测和监督)和验证方法可按照数据收集的类型、信
息的来源渠道和收集方法进行划分
(1)数据收集类型。数据收集应符合验证指标的要求,每个层次
的指标都有不同的数据收集要求,因此数据收集必须有针对性,简明
扼要。
(2)咨询信息来源。验证方法需要说明资料信息来源的可靠性,
找出省钱省时的途径。一般的信息来自建设单位、当地群众和官方文
件等3个方面。
(3)数据收集技巧。在数据类型和来源明确之后,要确定是否符
合信息管理的数据质量要求,再编制表格。如果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
应对取样规模、内容、统计标准等进行充分考虑和安排。简单的抽样
调查或案例分析是不够的,验证指标一般都有一些比较常用的数据收
集和处理方法与技巧,可根据要求和条件加以选择。
(五)确定项目的投入形式和投入量
项目投入是项目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投入形式和投入数量体现
了项目规模,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效果。认真做好这项工作是项目成功
的重要保证。确定项目投入形式和投入数量的具体做法如下
1.根据逻辑框架内所列出的每项投入活动,确定所需要的人、财、
物的数量;
2.明确投资者和受益者;
3.人员投入以人月为计算单位;
4.对所投入的设备、物资应登记清楚,并要注明所指的具体投入
活动;
5.计算投入总量;
6.计算每个产出成果的投入总量;
7.在效益风险分析的基础上估计可能附加的投入量以及逻辑框架
内反映不出来的隐性投入(如组建办公室、秘书及司机等的费用负
担),并通过讨论加以落实;
8.当资金提供单位限定了资金数量时,项目设计必须从量化方面
考虑,计划要说明多少投入量能够取得什么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