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读书ppt
忆读书ppt
-
2023年2月10日发(作者:人身损害司法解释)26.忆读书
【课前解析】
关注课文:《忆读书》是第八单元“读书明智”主题中的第二篇课文。本文是一篇叙事散
文,作者冰心按时间顺序,回忆自己从四岁起直至八十多岁,长达八十年之久的读书经历,
以及多年的读书经验、选书的标准和读书的方法,表达了“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读
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等感悟。
关注作者: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
作家。五四运动爆发,她受到很大影响,从1919年9月起,以冰心为笔名写了许多问题小说,
如《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杀人》等,在社会上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
1920年开始,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又写出了短诗集《繁星》和《春水》,为文坛瞩
目。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这时作品多围绕着母爱、童心和自然美描述“爱的哲学”。冰
心的作品体裁广泛,在小说、诗歌、散文等方面均有建树;但成就最大、影响最深的还是散
文。作品有:《梦》、《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散文集《往事》。
学会梳理文章信息的方法:本课内容较多,信息量比较大,学生初读课文后能够大致梳
理课文信息,把握具体内容,知道作者的读书经历,以及作者认为的好书标准。但是可能会
出现缺漏信息或者提取不准确的情况。指导学生利用“文中圈画”“分条梳理”“借助图表”
等方式完成提取信息、按要求分类整理的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
1.会认“舅、宴”等15个生字,读准“传、卷”2个多音字,会写“舅、津”等13个
字,会写“舅父、津津有味”等16个词语。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梳理出作者的读书经历,说出作者对“好书”的看法。
3.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交流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
体会。
4.能对作者的读书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
1.用较快的速读默读课文,能梳理出作者的读书经历,说出作者对“好书”的看法。
2.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交流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
体会。
【教学难点】
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交流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
会。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舅、宴”等15个生字,读准“传、卷”2个多音字,会写“舅、津”等13个
字,会写“舅父、津津有味”等16个词语。
2.整体感知作品,理清记叙的顺序,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3.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把握文章要点,更好地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
中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引导:关于读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同学们,你们能不能结合一句关于读
书名言谈一谈自己的读书感受?
预设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把书籍比喻成人类进步的阶梯,也就是说人类的进步
离不开书籍,书籍为人类提供了很多知识和经验。
预设2: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一本好书中,蕴含作者对某件事物的理
解,甚至可能深含哲理。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26课《忆读书》,冰心又是如何看待读书的呢?我们一起去
文中寻找答案!
教师板书(26忆读书)
2.认识作者。(PPT3)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堪称“文学界的常青
树”。代表作品有:《梦》《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散文集《繁星·春水》《往事》。
(设计意图:用谈话导入,给学生充分交流读书感悟的时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学习的欲望。)
二、初步阅读,学习字词
1.学习认字。
(PPT4)教师提出要求:自由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PPT5)
舅父宴会斩杀凯旋
诸葛亮水浒传鲁智深天罡地煞
荡寇志贾宝玉万卷书书刊
反锁栩栩如生呻吟某年
指名读词语,教师相机指导。
点拨:
(1)“栩”本音是三声,在这个词中,因为连读需要,第一个字音会变调。
(2)浒:本义是水边。
(3)寇:容易与“冠”混淆,注意区分。(PPT6)
(4)刊:本义是“砍,刻”,古代的书籍多是用刀刻在石头、龟甲、器皿上。(PPT7)
(5)多音字。
①传:有两个读音,chuán和zhuàn。读chuán时,可以组词“传达、传说、传奇”;读
zhuàn时,可以组词“自传、传记、外传”。(PPT8)
②卷:有两个读音,juǎn和juàn。读juǎn时,可组词“卷尺、卷心菜、卷烟”;读juà
n时,可组词“试卷、卷宗、手不释卷”。(PPT9)
2.学习写字。
(PPT10)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写字方法。
重点指导以下生字:
(1)舅:注意“臼”的笔顺。
(2)葛:注意下半部分的字形。(PPT11)
(3)衰:注意两端要出头,且长于上面的横。撇要舒展,且与末笔的捺脚持平。
(4)津:注意右半部分横画分布均匀,长度不一。(PPT12)
(设计意图:本文出现的会认字和会写字较多,部分词语理解难度较大,从文中出现的
词语入手,一方面可以扫清学生的阅读障碍,另一方面可以透过词语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PPT13)教师组织学生听范读,思考:如果要知道作者的读书经历以及作者认为的好
书的标准,需要提取哪些内容进行整理?(课件播放课文朗读音频)
预设1:作者读书的不同阶段。
预设2:作者所读书目的名字。
预设3:作者对这些书的感受或评价。(PPT14)
(PPT15)教师引导:你知道哪些梳理信息的方法?
预设:圈画法、列表法、归纳法、列时间轴。
点拨:“圈画法”指用不同的符号圈画出时间、署名,以及作者的感受等关键词。“列表
法”指把找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归纳法”指把信息归纳成几句话,批注在相应的段落旁。
“列时间轴”指将作者的经历串成清晰的一条线索。
2.(PPT16)教师引导: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梳理作者的读书经
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教师提醒学生交流时关注有没有缺漏的信息,有没有有争议的信息,
每个同学梳理信息的方法是否一样。)
(PPT17)教师引导:找出作者读书的各个年龄段的年龄,以及作者在每个阶段读了什么
书。
教师板书(读书经历)
预设1:七岁读《三国演义》,读得津津有味,引起对章回小说的兴趣。读《水浒传》欣
赏人物描写,水浒中的人物形象生动、栩栩如生、个性鲜明。十二三岁时读,《红楼梦》兴趣
不大,人物使人厌烦;中年后再读,尝到其中滋味,耐人寻味。1980年后读《西游记》,故
事情节精彩,不厌烦……
预设2:我要补充,作者1980年后,还读了《封神榜》和一些现代的文艺作品。
教师相机板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荡寇志》《红楼梦》《西游记》《封神榜》现代文
艺作品)
教师追问:作者按什么顺序回忆了自己的读书经历?
预设:作者按时间顺序回忆了读书的经历。
教室再次追问:你能圈画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和作者读的书名吗?
(PPT18)学生自主圈画,教师PPT。
(PPT19)教师引导:一起来用列时间轴的方法总结作者的看书经历吧!
先让学生自己列出时间轴,再出示正确的,相机指导。
教师引导:通过刚才的整理,你们还有什么发现或感受?
预设1:作者按时间顺序来回忆她的读书经历及感受,她一生都在读书。
预设2:她一生读了很多书,并且都是经典文学作品。
预设3:作者分享了什么样的书是好书,教了我们很多读书的方法。
(PPT20)教师布置任务:按照要求,小组合作梳理好书的标准吧!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梳理好书的标准,提取重要信息。
(2)选择一种梳理信息的方法,小组合作整理信息。
(3)推荐一名发言人,做好汇报的准备。
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PPT21、22)
(PPT23)教师引导:你还有哪些需要补充的吗?
预设1:作者对《三国演义》的态度还有“无限期待”,因此可以得知好书还能引发无限
期待。
预设2:现代文艺作品不仅有“满带着真情实感、质朴浅显的篇章……使我心动神移,
不能自已”的,也有“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的”“无病而呻的”,作者是从两方面写的,应
该把作者对这两方面的评价都画上。
教师引导:作者认为怎样的书才是好书?
预设1:能引发人阅读期待,激发阅读兴趣。
预设2:所描写的人物形象生动、栩栩如生、个性鲜明。
预设3:故事耐人寻味。
预设4:故事情节精彩,不烦琐。
预设5:感情真挚、质朴浅显,使人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PPT24)教师出示归纳法,帮助学生梳理信息。
(PPT25、26)教师出示列表法,帮助学生梳理信息。
阅读时间阅读书目对这些书的感受或评价好书的标准
七岁
《三国演义》
津津有味、无限期待、引起对
章回小说的兴趣
能引发人阅读期待,
激发阅读兴趣
《水浒传》尤其欣赏、人物描写生动人物形象生动、栩栩
如生、个性鲜明
《荡寇志》没有人物个性、索然无味
十二三岁;中
年以后
《红楼梦》
十二三岁时读,兴趣不大,人
物使人厌烦;中年后再读,尝
到其中滋味
耐人寻味
1980年后
《西游记》精彩故事情节精彩,不烦
琐
《封神榜》烦琐
现代文艺作品
有的堆砌华丽词句,无病呻吟;
有的满带真情实感、质朴浅显,
使人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满带真情实感、质朴
浅显,使人心动神移,
不能自已
(PPT27)教师引导:一起来比较不同的梳理信息的方法的优劣吧!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得出结论:
(1)画关键词句的优点是便于操作,缺点是找信息时还要重新看文章。
(2)列表格的优点是将信息分类归纳,很清楚明了,但表格设计有时有困难。
(3)把信息归纳成一段话并批注,能突出文章的主要信息,缺点是不够简明,不能一目
了然。
(4)列时间轴的好处是生动形象,缺点是有的信息不容易通过时间轴体现出来。
教师小结:作者通过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的经历及多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告诉我们读
书有好处,要多读书,读好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梳理文章信息,
理清文章的脉络,能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课堂总结,巩固练习,布置作业
1.(PPT28)课堂总结:这一节课,我们通过初读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梳理出了
作者的读书经历,明白了作者对“读书”的看法。
2.(PPT29、30)课堂演练。
3.(PPT31)布置课后作业。
(1)掌握生字新词。
(2)在阅读中体会读书的好处,写下自己的受到的启发。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梳理出作者的读书方法和读书的好处。感受作者所表达的
的情感。
2.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交流“我永远感受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
会。
3.能对作者的读书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作者一生都在读书,读了很多的好书,她
鼓励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能有效地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夯实基础,同时为这节课的学习做
准备。)
二、品读课文,深入探究
1.(PPT33)教师提出要求:自读课文,运用上节课学习的方法梳理作者读书的方法。
教师板书(读书方法)
预设1:从第4自然段的“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知道,作者的读书方法是一知半
解地读。
预设2:从第7自然段“《红楼梦》是我在十二三岁时看的”“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
这部书看”可知,作者的读书方法是反复读。
预设3:从第9自然段“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
志》”可知,作者的读书方法是比较着读。
预设4:从第9自然段的“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可知,作
者的读书方法是挑选着读。(PPT34、35)
(PPT36)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梳理归纳作者的读书方法。
七岁时对《三国演义》是一知半解地读。
《红楼梦》十二三岁读过,到中年又读,是反复读。
1980年后读《水浒传》《荡寇志》是比较着读。
1980年后读“万卷书”,是挑选着读。
教师相机板书(一知半解地读反复读挑选着读比较着读)
设问:你有没有用过这些读书方法?你自己还有哪些读书的方法?
预设1:我最喜欢读《西游记》已经反复读过三遍了,越读越有意思。
预设2:放假的时候,爸爸带我到书店,我会挑选自己喜欢的书看。
预设3:妈妈说读书不能一知半解,所以读书时,我总是要弄清楚每一步的意思。
预设4:我读书时还会把好词好句摘抄下来。(PPT37)
(PPT38)设问:你是否赞同“一知半解”的读书方法?说明理由(可以选择恰当的材料
支持自己的观点,把理由说清楚,对其他同学要有积极的回应)。
学生交流自己的观点和理由。教师提示:读书的方法有很多,每个人可以根据习惯来选
择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2.(PPT39)设问:在作者的笔下,读书有哪些好处?
预设1:我的舅父每天晚饭后给“我们”讲《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
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从书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获得了
愉悦的享受。
预设2:“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我第一次
读《三国演义》,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
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这两段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写出了作者为书中的人物伤心,
恋恋不舍,无可奈何的心情。
预设3:“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
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武松、鲁智深,都有极其生动
的性格。”作者被书中人物的形象、性格打动。
预设4:“《红楼梦》是我在十二三岁时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
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
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的一个朝代和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作者被书中的情节和人物
的命运打动。
教师追问:作者十二三岁时与中年以后为什么会对红楼梦有不同的阅读体验?
预设5:随着年龄的增长,作者由童年时只注意身边的人和事,到中年后对社会有了自
己的认识。
预设6:“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的、无病而
呻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
有几百几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优美的文字使作者心动神移。
教师引导:刚才同学们从文中找打了大量的句子和段落体会读书的好处,那现在我们一
起总结读书到底有哪些好处。
师生共同总结:
从读书中得到了做人处事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通过读书,能知道许多事情,认识许多人物。
作者永远感到读书是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3.教师引导:作者对读书的体会是什么?
板书(读书体会)
预设: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教师板书(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教师追问:能不能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预设:“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其中有三层次含义。“读书好”指开卷有益,“多读书”
指博览群书,“读好书”是说要读对身心发展有益的书。
教师小结:短短一句话,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那压抑不住的情感,足见作者对读书有多
么浓厚的兴趣和多么深切的体会。
教师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1-8自然段,感受作者童年读书的快乐经历。
预设1:“不是……而是……”这句话一方面写出了作者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喜欢读书了,
另一方面写出了作者喜欢读的是《三国演义》之类的书。
预设2::抓住“津津有味”,“含泪上床”表现了作者既恋恋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写出了作者对《三国演义》的着迷。
预设3:“咬了牙”和“一知半解”可以看出作者由于识字量有限,读起书来很困难,但
求知精神很坚定。也是由于这本书太吸引作者了,她决定咬牙读,表现了她对书的热爱。“居
然越看越懂”,“居然”表示出乎意料,表现了她读懂后的惊喜之情。可见,作者从小读书就
很有方法,知道边猜边读,而读书越多,知识积累越多,理解能力就越强,所以越看越明白
了。
预设4:从“哭了一场”“又哭了一场”可以看出作者读书很用心,很投入。
预设5:在《水浒传》与《荡寇志》的对比中突出,肯定了《水浒传》中刻画的人物形
象极为生动。
预设6:阅读《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的一个朝代和
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
教师小结:这一部分使我们强烈感受到作者酷爱读书。而且她每读一本书都有那么鲜活
的感受,可以感受到她对书的热爱之情,读书是她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PPT40)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说一说: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这句话,你有什么体会?
预设1:通过读书,我的作文水平提高了,得到老师的表扬,我很高兴。
预设2:当把爸爸妈妈不在家时,书就像朋友一样陪伴我,让我不再孤单。
预设3:读书时,我喜欢把自己想象成故事里面的人物,我感觉很快乐。
(PPT42)教师追问:你认为读书还有哪些好处?
预设1:书中的许多故事和人物都非常有趣,读书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快乐。
预设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回答,从而让学生明确读书的重要性,增加学生
阅读的兴趣。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决文中的疑难问题,有利于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同时也能
提高他们对这些文学作品的兴趣。)
三、课堂小结,巩固练习,布置作业
1.(PPT44)主题概括。
2.(PPT45)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读书的方法和读书的好处,认识到“读书好,
多读书,读好书”。
3.(PPT46—48)课堂演练。
4.(PPT49)布置课后作业。
(1)课外阅读冰心的作品。
(2)完成《七彩课堂素养提升手册》本课练习。
四、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忆读书》是冰心回忆自己童年时的读书生活的文章。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深刻的理
解了“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思。这篇课文的内容浅显易懂,初读课文后,让学生
自主学习字词;然后再读课文,运用不同的方法梳理信息;接着引导学生梳理作者读书的方
法;再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来概括一下“读书”有哪些好处,这是本文教
学的重点;最后由读书的“好处多”引导“多读书”并要“读好书”。本文涉及了较多的名著,
有些书籍学生平时接触的较少,可让学生交流课前查询的资料,课上学生相互补充。在教学
过程中,我注重抓住疑难句子,通过对疑难句子的把握,来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同
时又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美中不足的是在教学过程中,缺少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对
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同意见要给出时间讨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