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讨论生培养方案001
2024年3月25日发(作者:)
华北电力大学(留学生)
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08 授予工学博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在电气工程学科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专业的前沿动态,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要初步具有主持较大型科研、技术开发项目,或解决和探索经济、发展问题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能够胜任本学科或相近学科的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身心健康.
二、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
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包含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电气信息技术(自设)6个二级学科,其中,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电气工程一级学科为市重点学科,由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承担培养任务。
主要研究方向:
1。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
2。电力系统保护与安全防御
3.电力变换与主动配电网
4.先进输变电技术
5.电气设备智能监测诊断与大数据分析
6。电气绝缘与电磁环境
7。电机系统与控制
8.能源电力经济
9.新能源电力系统特性与多源互补
10。能源互联信与信息安全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博士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必要时可设副导师,或组成指导小组。跨学科或交叉学科培养博士生时,应从相关学科中聘请副导师协助指导。
2。博士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工作为主,重点是培养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进行创造性研究工作的能力;并根据研究需要继续深入学习一些课程,在拓宽基础、加深专业、掌握学科发展前沿的基础上学会进行创造性研究工作的方法和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
3.博士研究生培养可采取全日制培养方式。
4.博士生的培养可在校内进行,也可在国内、国际上进行校际间的联合培养.
5.博士研究生学制4年.学习年限一般为3—6年,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学习年限的,应提前半年由博士生提出申请,经导师同意、学院领导审核、报研究生院(筹)批准、备案.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博士生的课程设置分学位课、必修环节和任选课三大类。学位课分公共课、基础理论课、专业核心课。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应修最低学分为19学分,其中学位课14学分,必修环节6学分。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博士研究生应根据科学研究和学位的需要,在导师指导下选择适合的课程学习时间,在申请博士答辩前完成课程学分.具体要求如下:
1.学位课(14学分),其中:
公共课:汉语综合(1):4学分(64学时)
汉语综合(2):4学分(64学时)
概况(英文):2学分(32学时)
基础理论课:2学分;
专业核心课:2学分。
要求博士生在基础理论方面,应进一步掌握现代数学等高层次的宽厚的基础理论,为研究方法的创新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在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中以研究型的专业基础课程为基础,以博士研究生的学术理论训练为主,使学生把握本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必修环节(5学分),包括:
研读专业经典名著1学分:博士生在学习期间,须在导师的要求与指导下,研读本学科至少1本经典名著,完成后记1学分;
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2学分;
前沿讲座与专题研讨1学分:参加前沿讲座与专题研讨是培养博士生综合能力和进入学科前沿的重要环节.博士生在学习期间,应在导师确定的专题领域,至少参加8次前沿讲座与专题研讨,完成后记1学分;
博士论坛1学分:要求博士生至少做学术报告2次及以上,记1学分。
3.任选课与补修课程
第二外国语:2学分。第一外语及母语均非英语者,必须选修英语为第二外语,且要达到具有阅读本学科外文资料的初步能力;第一外语或母语为英语,第二外语可以免修。
硕士阶段非本学科的博士生应补修若干本学科硕士阶段主干课程.补修课程不计入总学分.
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1(针对英语授课留学生)和附表2(针对汉语授课的留学生)。
五、科学研究及学位要求
进行科学研究与撰写学位,是对博士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训练、培养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衡量研究生能否获得博士学位的重要依据之一.博士生在学期间一般要用至少2年的时间完成学位。博士学位是综合衡量博士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博士生的资格考核、学位选题报告、中期检查、学位预答辩等,是博士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本学科的相关具体安排与要求如下:
1。博士资格考试
博士生资格考试是在博士生完成课程学习阶段正式进入学位工作之前进行的一次严格系统的综合考核,是学位开题工作前的必要准备,是博士生培养的重要环节。资格考试重点考核博士生是否掌握了符合学位标准要求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博士生的资格综合考试由学院统一组织,一般在第二学期末(一般在每年7月的第一周)进行.通过资格综合考核的博士生方可进行开题报告。未通过资格综合考核者,一般在第一次资格综合考核后半年至一年内再进行一次资格综合考试.
2.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
博士生应在了解本研究领域国内外的现状、发展动态的基础上,确定博士学位题目,选题要体现学科领域的前沿性和先进性。选题报告时间由博士生导师根据博士生工作进度情况确定,博士开题时间一般最迟不超过博士入学后第4学期,开题时间距离申请答辩日期不少于18个月。
博士选题报告内容应包含文献综述、选题及其意义、主要研究内容、技术路线、预期成果及可能的创新点等。博士生在开题时须针对选题单独提交一份全面详细的文献综述报告(不少于1万字)。选题报告在二级学科范围内相对集中、公开地进行,并由以博士生导师
为主体组成的考核小组评审。选题报告会应吸收有关导师和研究生参加,跨学科的选题应聘请相关学科的导师参加。若学位课题有重大变动,应重做选题报告,以保证课题的前沿性和创新性.评审通过的选题报告,应以书面形式交研究生院备案.
博士生在进行开题报告之前,应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在教育部认定的科技查新工作站进行开题查新工作,以保证博士学位选题的创新性。
3。中期检查
学位实行中期检查制度。中期考核是检查研究生学位进展状况、帮助学生把握学位方向、提高学位质量的必要环节。学位中期检查应在开题一年后进行,考查小组应由3-5名教授组成,对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工作进展情况等进行全面考查.
4.学术发表或科研成果的要求
博士学位的主要创新成果应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博士生在申请学位答辩前如果以第一作者身份或第二作者身份(若是第二作者其导师或副导师必须是第一作者)在本学科国际期刊上发表2篇高水平学术(本学科国际期刊列表见《电气工程学科国际期刊列表》),或者按下述要求公开发表反映学位工作成果的学术():
(1)至少在本学科核心期刊、国际期刊或国际会议上发表4篇及以上学术。
(2)获得国内外发明专利授权1项(第一署名单位为华北电力大学)且排名第一或者第二(若是第二作者其导师或副导师必须是第一作者),相当于1篇。
(3) 博士生所发表的学术必须是学位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华北电力大学为第一发表单位。在职博士生在读期间,如有与华北电力大学合作的科研项目,并且该项目的主要内容将作为其学位的组成部分,对博士生本人,在获奖、鉴定或发明专利成果的署名单位时可不作硬性要求,但华北电力大学作为合作方必须在科研成果中作为署名单位之一.
凡不符合上述要求的其他成果,在学位申请时仅作参考.
5.学位预答辩
博士生完成博士学位后,在送审之前,要完成学位的预答辩,以便对学位进行进一步修改和完善。预答辩的目的在于进一步修改、完善博士学位。博士生在完成博士学位初稿,经导师审核认为符合要求的,要进行博士学位的预答辩.学位预答辩通过者,方可申请正式答辩。
6.博士研究生申请送审的资格审查
博士资格审查由指导教师或博士生指导小组负责进行.博士研究生申请送审的:
(1) 修完所规定的学分要求;
(2) 通过博士资格考核;
(3) 完成开题查新报告与选题报告;
(4) 完成中期检查;
(5) 满足学术发表与科研成果要求;
(6) 通过学位的预答辩;
(7) 完成毕业的撰写并通过学位撰写规范审查。
7.博士学位的评审与答辩
博士生在通过送审的资格审查后,其学位即可送交专家评审;评审通过后可组织答辩。具体评审办法、答辩程序和实施办法等按照《华北电力大学研究生学位评审和答辩的有关规定》执行。
附表1: 课程设置表(英语授课)
课程性质 课程属性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考核方式 开课学期 备注
汉语综合(1)
(1)
公共课
10学分
概况(英文)
汉语综合(2)
学位课
((≥14学基础理论课
分)
≥2学分
(2)
现代数学基础与方法
现代电气工程的电磁基础
专业核心课
≥2学分
动态电力系统理论与方法
研读专业经典名著
必修环节
(≥5学分)
无
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
前沿讲座与专题研讨
博士论坛
第二外国语
任选课 无
补修课程
附注一:一外或母语为非英语专业的要求必修英语二外
64
32
64
4。0
2.0
4.0
考试
考试
考试
1
1
2
48 3.0 考试 1
32 2.0 考试 1
32 2.0 考试 1
8次
1.0
2。0
1。0
考查
考查
考查
2次 1。0 考查
72 2。0 附注一
附注二
附注二:对非本学科入学的博士生,应补学由导师指定的本学科主干硕士课程
ﻬ附表2: 课程设置表(汉语授课)
课程性质 课程属性 课程名称
汉语综合(1)
公共课
10学分
概况
汉语综合(2)
学位课
(≥14学分)
专业核心课
≥2学分
基础理论课
≥2学分
现代数学基础与方法
高等泛函分析
高等数值分析
现代电气工程的电磁基础
动态电力系统理论与方法
现代信号分析与处理
现代通信技术与计算机网络
学时
64
32
64
48
48
48
32
32
32
32
学分
4。0
2。0
4。0
3.0
3。0
3.0
2。0
2.0
2.0
2。0
考核方式 开课学期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1
1
2
1
1
1
1
1
1
1
备注
现代控制理论
交流电机动态理论及方法
可选其它专业核心课程
研究生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
研读专业经典名著
必修环节
(≥6学分)
无 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
前沿讲座与专题研讨
博士论坛
任选课 无
第二外国语
补修课程
32
32
32
8次
2次
72
2.0
2.0
2。0
1.0
1.0
2.0
1.0
1.0
2.0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考查
1
1
1
附注一
附注二
附注一:一外为非英语专业的要求必修英语二外
附注二:对非本学科入学的博士生,应补学由导师指定的本学科主干硕士课程
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批意见(盖章):
签字:
日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