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讲座提纲及专家介绍--承担起教育的责任

家庭教育讲座提纲
——承担起教育的责任家庭教育讲座提纲及专家介绍--承担起教育的责任.doc
家庭教育讲座提纲
——承担起教育的责任
专家介绍:田国方 家庭教育专家和学习方法研究专家 / 中国未成年人教育指导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 / 中国国际幼儿教育研究院研究员 / 北京华夏童年儿童教育咨询中心资深顾问 / 河北电视台、甘肃电视台、陕西电视台、燕赵都市报、北京晚报、齐鲁晚报等全国近百家媒体对她的家教思想进行了宣传报道。
他是一位教育专家,长期从事家庭教育的研究和推广,曾应邀到全国各地举行公益报告会800多场,直接听众超过30万人,帮助众多的家长走出了教育孩子的误区。
人生信条:没有不会教育的家长,只有不懂教育的家长;只要方法对头,每个孩子都是天才。
人生追求:让孩子最大限度的享受美好童年,最大快速的走向成功。
讲座效果:新颖独特,风趣幽默,众多的小游戏,小互动让家长在轻松的氛围中领悟到家庭教育的智慧。社会反响强烈。由国务院主管,《经济日报》主办的《中国经济网》指出,“这样的报告会紧扣教育的脉搏,抚贴心灵,在互动中撞击出思想的火花,非常适合,非常适用,是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健康发展的一个努力。”兰州大学幼儿园以“田老师的报告在广大家长当中引起强烈的共鸣:精练生动、优美流畅、丰富风趣、雄辩明达”为评语。西安市政府北郊教职工幼儿园以“田老师的讲座把典型、鲜活的教子案例与赏识教育理论方法相结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为家长指点迷津,解决了家教中的困惑及热点、难点问题。讲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通过提问、与家长互动游戏等形式,使家长和教师们深受启发,受益匪浅。”延安大学幼儿园以“田老师的演说给我们人生一种豁达、一种阅历、一种激情”为评语;重庆大学幼儿园以“整场报告催人奋进,激励了在校学生,使广大学生受到一次深刻的教育,效果很好,学生反应强烈,希望以后能继续开展此类教育活动。”为评语,北京芳草地小学以“田老师的讲座非常精彩,非常成功,让家长受益非浅,了解到如何去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为评语……
讲座重点内容:
第一部分:家长的教育责任
首先分享一个观念:要成为合格的家长,家长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教育责任。中国三大教育体系: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是最薄弱的环节。家庭教育是学校(幼儿园)教育的必要补充部分,家长应当主动承担起孩子成长的责任。
1966年美国人科尔曼向国会递交了《机会均等调查研究报告》,这就是教育史上著名的“科尔曼报告”。这个调查研究的结果令美国人大吃一惊:在此以前,人们只知道,黑人学生的文化教育水平相对较低,而且越往后差距越大。科尔曼和大多数人一样,都以为这种差距主要是学校的办学条件造成的。调查结果却发现,黑人学校和白人学校在校舍设施、教师工资等有形条件上的差距,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大。而造成黑人学生学习水平低的原因,主要不是学校的条件,而是学生的家庭背景。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学习成绩有很强的相关性。孩子90%以上的素质,是由父母决定的!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终身学校。家长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要想让孩子成功,必须做一个合格的家长,要做合格的家长,家长一定先要走出教育的误区。
第二部分:家长的教育误区
1、攀比心理,事事做比较。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家长看自己的孩子怎么看都是最好的,眉毛、眼睛、鼻子,甚至一个小动作都会让我们开心不已,仿佛天上下来的天使;可是上了学之后,就变了,家长们开始变得虚荣,开始拿孩子做比较,别人听话,你为什么不听话;别人考100分,你为什么考鸭蛋;别人能读唐诗宋词,你怎么就说话磕磕巴巴;别人那么聪明,你怎么就这么笨……一下子就从天使变成了魔鬼。
2、补偿心理,你替我实现。这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家长自己孩提时代生活条件不好,现在便给予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和“高水平”的生活待遇;另一方面是有些家长把自己未实现的愿望,希望孩子帮忙来实现。这种作法往往不考虑孩子的具体情况,给孩子太多的学习压力。
湖南神童魏永康的故事。魏永康两岁就能识字 1000多个,8岁上中学, 13岁考上重点大学,
17岁考上中国科学院硕博连读也就是研究生和博士生一起上的专业,中国历史上仅此一人,但是三年后,他却因生活不能自理和难以与人相处而被中国科学院退学回家。回到家后,魏永康开始逃避妈妈,离家出走了16个省市,在参加2005年8月21日中央电视台第四频道的“实话实说”栏目时, 魏永康认为造成他退学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他妈妈小时候对他过于看重成绩而限制生活自理及与人交往的家庭教育方式。
3、放纵心理,树大自然直。一些家长在树大自然直的思想支配下,对孩子小时候的爱好、兴趣及社会交往不闻不问,一厢情愿地认为孩子长大后自然就会懂事的,习惯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孩子将来不良行为的出现就是家长放纵的结果。
4、从严心理,不打不成才。有些家长把严格要求理解为不断地批评和训斥,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轻则批评,重则打骂,这样就会导致孩子每天都生活在紧张和恐慌之中。根据我们的调查:凡是在这种粗暴教育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往往厌恶学习,计较得失,很难与人相处,成为问题学生的概率也越来越高。
5、教子观念,三个不一致。现代家庭构成和过去相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现在家庭构成中普遍都只有一个孩子,孩子理所当然的成为整个家庭的中心。教子观念出现了三个方面
的分歧:
(1)祖辈与父母教育观念不一致;
(2)父母之间教育观念不一致;
(3)家长与老师之间教育不一致。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通常孩子都会判断哪一方是对他有利的,如果父母的管教态度不一致,一个严,一个宽,而且在孩子面前就摆明了两个意见不合,那么孩子当然会靠向保护他的一方。这个阶段的孩子不明是非,或者他虽然明白自己做错了,但是有人袒护他,他当然会选择对他有利的,才不管什么是对,什么是错,长久之后,父母怎么可能教出一个明辨是非,具有良好道德观念的孩子呢?
第三部分:给家长的8大建议:
1、以身作则,为孩子做个好榜样。一天二十四小时,孩子有一大半的时间是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有什么
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我们问天下所有的父母这样一个问题: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怎样的人生?我想,无一例外的,所有父母都会异口同声地回答道“幸福、富有、快乐、有知识、有修养、事业有成……”甚至有些母亲会说得更具体:“我想让孩子成为明星”、“我想让孩子从政”、“我想让孩子成为伟大的科学家”……可光有这些美好的愿望还远远不够,还要靠我们做父母的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出一些好的榜样,幼小的孩子是在榜样下长大的。
2、关注优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自信是孩子成功的基石。心理学上著名的罗森托尔效应:一个孩子,经常被看成什么样,经常被说成什么样,经常被怎么样地对待,在不长的将来,都会变成现实。孩子是不是神童并不重要,关键是我们家长以一颗什么样的心去对待。自信心是可以传递的,家长认为孩子行,孩子可能就行,如果我们做父母的都认为自己孩子不行的话,那孩子则铁定不行。
3、婚姻幸福,孩子才能健康成长。父母的使命,就是为孩子提供一个好的和谐温馨的充满书香的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出了问题,孩子就会成为问题儿童。
不要颠倒了家庭教育中的因果关系,颠倒的后果是:夫妻之间忽视或取消了正常而幸福的
婚姻生活,孩子无法从父母那里感受到家庭生活的恩爱与美好。自身不幸的人,不仅无法帮助他人,还可能给他人带来不幸。成功的家庭教育始于幸福的婚姻。先有幸福的婚姻生活,后有成功的家庭教育。
4、尊师重道,形成教育的合力(不要在孩子面前非议老师)。
家长和老师是同一战壕的战友,一定要与老师结成同盟军。学会用赏识的眼光看老师。在孩子面前多夸老师,增强孩子的向师性,就会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理想效果。相反,如果家长在孩子面前总是絮絮叨叨诉说老师的“不是”,批评老师,甚至与老师争吵,只会增加孩子对老师的排斥心理。而一旦老师的形象在孩子心中打了折扣,孩子就会对老师“嫉恶如仇”,甚至会迁移到“不学老师所教的课,不做老师布置的作业”,久而久之,受害的是孩子,吃亏的是家长。
其实,既为人师,必有其可取之处,也必有其闪光之处。就像陈美如教授曾在“两岸三地”的学术会议上的现身说法:有一次,她的孩子在她面前抱怨自己的老师。她拉着孩子的手说:“孩子,这个世界上,老师大概有四种:第一种是学问好做人也好。遇到这样的老师,要好好珍惜,好好学她的学问,好好学她的做人,这是机缘,是福分;第二种是学问
好做人不怎么样的老师。遇到这样的老师,要好好学他的学问,不要学他的做人;第三种是做人好学问不怎么样,遇到这样的老师,就要学他的做人而不学他的学问;第四种是做人不怎么样学问也不怎么样,遇到这样的老师,就要好好自学。这也是机缘,也是福分啊。所以,永远不要说自己的老师不好!”
孔子云:三人行,必有吾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5、生活习惯,让孩子受用终生。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最近也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 科学研究表明,3—6岁是人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个“看”就是看习惯,看性格。习惯培养四句话: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不会的事情学着做;
(3)别人的事情帮着做;
(4)班里的集体的事情抢着做。
6、学习能力,胜过学习成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的文盲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学习能力比学习知识更重要。学习能力包括最重要的两个方面:注意力和记忆力。注意力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础,注意力不集中,很多事情我们做不好,出差错;很多知识,上课的时候,我们听不进去,听不明白,听不懂。
(1)培养孩子注意力的小游戏。
(2)古典音乐对提升孩子注意力的作用。罗扎诺夫、魏书生、黄莉莉等人的研究成果。
英国大科学家培根说过:一切知识都不过是记忆!这就说明将来孩子成绩好坏,记忆力是起决定因素的。在以后的考试中,很多知识只有你记住了,你才能考的好。
培养孩子记忆力的小游戏。
7、担起责任,把孩子培养成财富。当父母就是一日为父,终身为父,一日为母,终身为母。无论你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孩子,你都没办法反悔或者“退货”。孩子可能是我们最大的财富,也可能会成为我们最大的悔恨。
孩子的命运掌握在家长手上。无论父母事业上多么成功,也抵不了教育孩子的失败。无论父母有多大的成就,孩子的教育失败,整个人生就失败。无论国家多么发达,家庭教育失败,整个国家就陷入衰败。世界各国教育的竞争,与其看作是学校教育的竞争,不如看作是家庭教育的竞争。“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家长的手中。”
把天才培养成庸才,是对家庭和人类文明最大的犯罪。由于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我们大概连改错的机会也没有,连补偿的机会也没有,所以我们只有把这个唯一的孩子教育成功了,这几乎就是家庭最重要的成功,也是你一生最重要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