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讲座课程

教授讲座课程
作者:马春秀 程瑶
来源:《中学课程资源》2015年第05期
作者:马春秀 程瑶
来源:《中学课程资源》2015年第05期
摘 要:教授讲座课程是一类校本课程。中学依托大学资源开设教授讲座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对指导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中学校本课程 教授讲座课程 理论基础
实践路径
随着课程改革的日渐深入,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不同学校,可供开发与利用的课程资源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因此,课程的开发要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发与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为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与发展服务。
我校坐落于华南第一学府——中山大学,中山大学丰富的人力资源本身就是一座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课程资源库,这已成为我校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平台。我校充分发挥这一优势,近几年来已开设了一批人文与科技类的教授讲座课程。中学生享受大学教育资源,让大
学精神走进中学校园,这已成为我校最具特色的校本课程。
一、问题的提出
为培养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根据新世纪社会的变革来探索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已成为全面探讨面向新世纪的素质教育体系的新视角,课程问题正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人们的高度重视。1999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正式提出了“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即三级课程、三级管理。这预示着国家不再采用单一的由中央主导的国家课程开发模式,而是在国家课程框架规定的限度内,通过授予地方、学校极大的自主权来进行课程开发,中央教育机构、课程专家、学校、教师共同参与课程决策,担负不同的职责。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简称《纲要》)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纲要》还要求学校“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可见,学校拥有越来越多的课程自主权。为此,学校一方面要根据自己的历史传统
、人文环境、地理条件确定教育理念和办学宗旨;另一方面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与研究,这既是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自身发展和特色形成的需要。